-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明初寓滇日僧诗歌研究
?
?
?
?
?
??
?
?
?
李艳萍
摘要:明初,云南有不少来自日本的寓滇日僧,他们大多能文善诗,形成了一批关于思乡怀友、山水自然、蔬笋酬唱的诗作。他们的诗歌自成特点,融禅佛道性于凡情俗世、寄幽情逸韵于山水自然、任寒苦清瘦于蔬笋酬唱,呈现出以空寂、孤愁和枯老为特征的枯淡清寂之美。
关键词:寓滇日僧禅宗枯淡清寂
I207.2:A:1000-8705(2018)03-113-117
明初,一批日本僧人流寓至滇,“他们都是禅宗,精通佛学,‘能诗善书,与当地各族各界人士交游。”1他们的诗作多被收集于《沧海遗珠》2一书中。《沧海遗珠》是明初镇守云南的黔宁王沐英季子沐昂编纂的,共收录了明初迁谪云南的21位诗人之作。杨士奇在《沧海遗珠序》中记载,“都督沐公以其所得名人之作择其通古近体三百余篇,皆前选所不及者,名沧海遗珠,将刻以传。属余序。”3纪晓岚在《钦定四库全书提要》中赞曰“此编去取颇精审,所录多斐然可观。自古以来,武人能诗者代代有之,以武人司选录,而其书不愧善本者,惟此一集而已。是固不可不传也。”4可见,《沧海遗珠》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其对明初谪戍诗人作品的收录,是其它诗文集所缺的,甚为珍贵。《沧海遗珠》共收录3位日僧的诗作。其中,天祥诗作11首,机先诗作18首,大用诗作1首。寓滇日僧的诗作在其他诗文集中也有零散收录,但以《沧海遗珠》最为集中可信,因此,本文以《沧海遗珠》收录的3位日僧的30首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诗歌创作的特点进行探究。
根据谢道辛《大理日本四僧塔》5一书所论,日僧入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受明初胡惟庸案的牵连,被朱元璋流放迁徙安置到云南。可见于王宗载《四夷馆考·日本国》:“洪武十七年,僧如瑶又来贡,坐通胡惟庸,发云南守御”6;二是受明海禁政策影响,回不了日本,因移民实滇政策随移民入滇。三是在永乐初年,日僧随勘合贸易船只游方云南。虽然纪晓岚等人考证《沧海遗珠》搜集的作品均为明初迁谪诗人诗作,但是根据日本学者松崎鹤雄的研究,天祥、大用两位禅师并非迁谪入滇。天祥禅师是游方僧人,他在中国内地经过漫长游历才到达云南;而大用禅师是在明海禁政策后,随移民潮来到云南大理的。1因为流传的资料尚缺,我们还不能断言三位高僧入滇的真实原因,因此,本文在论述时使用“寓滇”而非“谪滇”。
一、寓滇日僧诗歌的内容特点
(一)融禅佛道性于凡情俗世
僧诗多以阐发禅佛道性为本,以情感愁思为末,主张以制欲节情。但是寓滇日僧却恰恰相反,他们并不避讳对世俗凡情的表达,甚至以情感的抒发为诗歌创作的主题,因此寓滇日僧的诗歌显得更有人烟气。一是忆国思乡之苦。洪武二十八年(1395),朱元璋重颁《皇明祖训》明确提出与日本断绝关系,实行海禁,严禁日本商船入港,也严禁中国船舶出海,在华日僧的回国之路被阻断,有家难归,有国难投。因此“忆国思乡”成为寓滇日僧诗歌中的主题。有的直抒胸臆,如“长相思,相思长,有美人兮在扶桑。”(机先《长相思》)有的借景写情,如“岂料常为南窜客,朝朝相对独为翁。”(机先《金马朝辉》)“坐倚蓬窗吟到晓,不知身尚在南州。”(机先《滇池夜月》)诗人游览云南山水风光,眼见金马山的黛色苍凉、滇池夜色的渺渺金波,情景交融之际,却想到家乡故国和自己身为“南窜客”漂泊孤寂。二是送友惜别之情。对于远离故国的日僧来说,他乡友人尤为珍贵,是思乡愁绪中的慰藉。可是友人也在不断离去,“今朝又向江头别,目断孤云意万重。”(机先《送僧归石城》)“异域无亲友,孤怀苦别离”。(天祥《赠李生》)甚至还要面对友人的离世。“论交二十载,死别抱长悲。”(大用《挽逯光谷》)“那堪谈笑际,便作死生分。”(机先《挽逯光谷先生》)“众山摇落日,那忍哭先生”。(天祥《哭宋士熙》)忆国思乡之苦与送友惜别之情成为寓滇日僧绵延不断的烦恼忧愁。因此,有学者评价日僧未看破世间离散之苦。本文对此有不同看法。正如坛经所言,“即烦恼是菩提。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2烦恼是不可逃脱的,是人在世间的生存状态,烦恼生而不住即是菩提。日僧思乡惜友的愁思也正是他们参佛悟道的必要条件。因此,他们并没有压抑自己的思想情绪,反而是任其释放以求得心绪的宁静,融禅佛道性于世俗凡情,“于念而不念”,“于相而离相”。《长相思》中,机先禅师任凭思绪飘散,欲拨弦解忧而弦断,意放歌唱愁而声消,思乡感情甚浓无处宣泄,“千种消愁愁不舞,乱丝零落多头绪”,然而诗歌最后,种种思乡的情绪都随流水逝去,“但将泪寄东流波,为我流入扶桑去”,这是机先禅师思乡情绪的表达,更是其悟禅经历的体悟。
(二)寄幽情逸韵于山水自然
禅宗崇尚山水自然,正如周裕锴在《禅宗语言》一书中所说:“禅宗的佛性论使得禅僧们常到清幽静谧的深林里观照自然胜景,从而返境观心,顿悟瞬刻永恒的真如;禅宗的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义务教育版(2024)三年级全一册 第5课 美化处理图片 教案.docx VIP
- 第七章机械动力学案例.ppt
-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doc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7微生物与健康课件.pptx
-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查.pdf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三年级全一册 第4课 图片记录瞬间 教案.docx VIP
- 医药生物行业研究框架与方法.docx
- 从选题到发表-科学研究应当遵从的诚信规范李真真中国科学院科技咨询战略研究院学部科学规范与伦理研究支撑中心.pptx VIP
- SANKEN三肯变频器samco-NS中大容量 使用手册180409B.pdf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五本书教材例题课后习题变式含答案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