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思想背后的消极心理探究.docx

佛系青年思想背后的消极心理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佛系青年”思想背后的消极心理探究

?

?

郭心兰

摘要:掩藏在“佛系”思想的背后,是当下青年的消极心理状态,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是洒脱、乐观,其实反而是消极的、遁世主义的、享乐主义的。青年群体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对“佛系青年”思想提高警惕,研究可行的对策来引领青年树立积极的、负责的、有崇高理想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佛系青年;消极心理;对策

一、“佛系青年”思想的基本内涵

“佛系青年”一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一个杂志,这个杂志用“佛系男子”一词来形容更喜欢独自待着,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一类男性。而后在2017年12月,“佛系青年”一词借助网络,大量的出现在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逐渐发展成为年度热词之一。

之所以“佛系青年”一词广受青年的热捧,从成长环境来看,当代青年的成长环境顺利,生活条件优渥,没有受过大苦大难,所以对生活的态度过于理想化,当青年逐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发现现实社会与自己的理想化世界不一样,刚开始是试图有番作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却发现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同时,青年承受着社会压力并没有减少,反而在就业压力过大、经济形势不景气等情况下愈加显得无能为力,又失去了在学校时接受教育、自我调适的机会,慢慢习惯产生失望和消极的心理,处世态度也发生了变化。需要研究清楚的是,所谓的“佛系青年”是否真的是形容与佛教中的洒脱修为一样,无欲无求,还是说,是一种错误的概念借用?从“佛系青年”运用的语境和心理特点来看,只不过是当代青年在压力与社会大环境之下的无奈之词,是部分青年群体消极遁世的新的网络流行话语罢了。

二、“佛系青年”思想背后的消极心理表现

(一)悲观消极-缺乏积极性

当代众多青年既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承受和减弱负向价值对自己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不相信自己能够使正向价值发挥更大的积极效应,他们认为负向价值对于自己的不良影响将是巨大的,而正向价值对于自己的积极效应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他只关心事物的负向价值,而不关心事物的正向价值,在面对事物时常常把逃避最大负向价值作为其行为方案的选择标准,这种人容易看到事物坏的一面,而不容易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对于效益反应很迟钝,对于亏损反映敏感,其行为决策总是遵循“小中取小”的价值选择原则,采取一种悲观的、消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奉行的是只要完成或哪怕完不成也不愿意去积极处理的态度去工作。

(二)遁世主义-不主动承担责任

当代青年成长于与父辈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像父母的成长环境大多集中在改革开放前,也不像8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大环境之下,其成长和生活氛围尚不及当下这般宽松和活泼。90后的生活氛围逐渐放松,物质条件也比较丰富,部分青年不再过多的关注国家政治生活,而是更加的关注自身,对于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感觉到是负担,不愿意去主动承担责任。

汉传佛教确实有遁世的一面,宣扬目空一切、看透红尘。尤其在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刻意宣传佛教中遁世的一面,引导人们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做“顺民”。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句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问题在于,尽管佛教具有遁世的一面,但它总体上倡导积极的人生和修为,而不是消极地放弃一切。当下的“佛系青年”们,有意误读宗教的遁世主义修为,心照不宣地将佛教的遁世主义精神剽窃过来,宣称自己不争不抢、无欲无求,就是一种佛学修为。更可怕之处在于,如果任由这种思想或心态发展下去,会造成精神世界的空洞化,只重当下而毫不关心未来,甚至将理想信念视作庸俗的贪欲。

(三)享乐主义-没有崇高理想信念

“佛系青年”大多遵循着快乐至上的原则,他们认为既然生命体验的归宿是“向死而生”,当下才是最重要、最真切的生命体验,那么,显然只有快乐的、舒服的活在当下,才是唯一有意义的事。也因此愈加看重快乐至上的当下生存感受。问题在于,这种享乐主义并不是体现在精神追求层面,而是更多地体现在物欲层面,体现为物质化、日常化的得过且过和享乐主义。事实上,从这一点来看,“佛系青年”的生存观充满了悖论。他们主张乐在当下,注重物质享受,称之为“佛系人生”,但佛教所主张的禁欲修为或看淡物质享受,他们却视而不见。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佛系人生”恐怕只是青年人的一个听起来很美、穿着宗教外衣的享乐的借口罢了。

三、针对这一现象的应对之策

(一)充分发挥思政工作者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处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是青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主要指导者和领路人。因此,让当代青年奋发向上,拒做佛系青年,要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者的引领作用。

思政工作者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培养职业敏感性,建立健全与广大青年的沟通渠道,及时解答青年的思想困惑。同时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和道德水平,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

文档评论(0)

胡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9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