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民歌文化对外推广策略研究.docx

广西壮族民歌文化对外推广策略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广西壮族民歌文化对外推广策略研究

?

?

覃双双李冬虹秦思婷陶明珠

摘要:壮族民歌文化已日益被人们忽视,社会上对壮族民歌文化的宣传也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我们结合自身英语专业的优势,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第二手研究以及对美国语言学家白丽珠女士访谈,了解到壮族民歌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提出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对国内外的推广策略的研究。希望本研究能为对外推广广西壮族民歌做出一定的贡献,传承和发扬广西壮族民歌文化。

关键词:壮族民歌文化;对外推广策略;广西

J624A2236-1879(2017)20-0179-03

一、壮族民歌文化的发展面临的现状

在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壮族民歌曾是广西人民庆祝节日的方式,茶余饭后的娱乐,劳动之中的乐趣,交流沟通的桥梁。独具风格的音调、声部,质朴、贴近生活的歌词内容,众多的种类,所蕴含的深厚的壮族人民的特殊文化及精神使壮族民歌成为壮族人民的伟大艺术瑰宝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现代化、全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壮族民歌文化已不是当初美好繁荣的样子,它的发展面临着各种艰难现状。

(一)缺乏本土关注度。

首先,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活处处充斥着各种各样极具诱惑的信息,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在音乐资源的选择中,为了追上时代脚步人们往往会选择当下的新兴事物、当下的流行音乐或是欧美音乐,而非古老的壮族民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整天闭门不出而在家看电视上网,乡村聚在一起的习惯渐渐消失,城里的人们、年轻人对民歌更是毫无兴趣[1]。在实地调查中,我们研究小组走访了广西的几个壮族民歌氛围较为浓厚的城市,如柳州、南宁、武鸣等,也只是发现在柳州柳江边和武鸣的灵水湖边有一两处特别纯粹、原生态、自发性的民歌聚会。在我们以大学生為主要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中,在问及是否了解壮族民歌时,“了解一点”和“完全不了解”的人数比例达50%和46.77%。可见,如今的人们对壮族民歌文化的重视和关注非常少,文化意识薄弱,在壮歌土生土长的广西已是如此,更别提在广西以外的省份和国外。其次,缺乏传承。这种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现有传承人数量较少且年龄偏大。宜州一带的壮族歌谣民间传人有莫瑞扬、黄月霜、黄月香、蒙启业、谢庆良、兰翠丰、覃益妹、韦善光、磨海英、黄炳德、覃艳芳、潘红梅、何现光、刘应林等人,数量并不算多,而且有的歌手年龄已经很大,精力不足[2];另一方面,新生代歌手无法承担传承重任,他们被现代化社会新鲜事物所吸引,更倾向于学习流行音乐,学校里课堂上也缺乏该方面的教育。在本土,民歌的关注和传承已如此缺失,那还怎么对外发展和推广它呢?

(二)商业化严重。

现在传播推广壮族民歌文化的活动有如南宁国际民歌节、武鸣三月三民歌节等,不可否认,这些活动对壮族民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南宁国际民歌节门票费用较高,一般的平常百姓不会舍得掏出这么大的一笔钱,舍得掏钱去看的人们也大多是冲着某个明星大腕;三月三歌节时,武鸣满城人头攒动,然而各地人们赶来只是为了体验这集美食、歌舞活动于一体的盛会,平时它却只是一个清冷的城市,谁会带着真正的民歌情怀来到灵水湖旁的日常歌会?正如我们研究小组所采访的居住在武鸣市的美国壮语言学家白丽珠女士所言,这些活动太过商业化,只有保存纯粹的、自发的壮族民歌才有利于它的长远发展。“刘三姐歌谣文化商业化现象严重,不利于刘三姐歌谣的传承与保护”[2],“商业化演出对于一个处于在拯救复兴的壮族嘹歌来说,是极具压力的”[3]。这些之前关于壮族民歌的研究也充分体现出它的严重商业化和这种形式对它发展的不利之处。

(三)推广方式单一。

在新时代里,壮族歌谣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符合时代的步伐,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凝练特色,展示魅力。积极进行创新性和保护性开发,可以促进其传承与发展[2]。1961年,电影《刘三姐》在国外公映,一时风靡东南亚;1982年,歌舞剧《刘三姐》在美国麻省演出同样受到热捧;借着东盟博览会的牵引,壮族歌舞在大型舞台表演中向东南亚国家展示了它的魅力;前不久,平果嘹歌的英译传唱得到外国人的赞许;现还有壮族民歌微信公众号如“哈哈视频”,得到白丽珠女士的强力推荐......但社会没有充分发展这些非常好的推广方式,而是单一地依靠政府,太过局限于本土,没有充分使用互联网的作用。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高达61.29%的人认为政府对壮族民歌的推广力度不够,而且57.26%的人是主动通过网络的方式来接触了解壮族民歌文化的,但是网络提供的这方面资源却不多,由此可见,社会着实需要跟进时代步伐创新出更多推广方式。

虽然现状如此,但我们依然能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看出群众对壮族民歌文化价值的认可和自豪感,但是问卷上也显示有33.47%的人们认为壮族民歌的发展会停滞不前,甚至消失,因此我们需要

文档评论(0)

134****4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