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错构瘤临床病理学分析.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脾脏错构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

?

宋艳侠曹培龙张冠军

【关键词】错构瘤;脾脏;红髓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2月至2018年10月手术脾脏切成标本,其中7例诊断为“脾脏错构瘤”。其中3例已于2012年报道。

1.2方法标本经3.7%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后切4μm厚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使用SP两步法,所用一抗波形蛋白(Vimendn)、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A(PECAM-1,CD31)、CD34、CD8、Ⅷ因子相关抗原(vonWillibrand因子)、CD21、CD68、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SmoothMuscle,SMA)、Ki-67及二抗等试剂盒均购买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并同时设置阳性及阴性对照。

1.3结果判读免疫组化阳性信号为黄色或棕黄色颗粒,定位于胞质、胞浆或胞膜。所有病理切片均由两位主治以上病理医师阅片。

2结果

2.临床资料7例患者,3例女性,4例男性,年龄从41岁至58岁,平均年龄52.6岁,中位年龄55岁;6例为单发肿瘤,直径5cm至9cm,其中—例多结节状;临床上主要以以体检发现,其中2例有上腹部不适。无其他特殊症状。超声声像图多境界清楚的低回声信号,可见血流信号,易误诊为血管瘤。CT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密度的卖幽帙。

2.2大体观察6例单发结节:肿物均位于脾脏内,直径5cm至9cm,平均直径7cm,肿物切面暗褐、暗红色,质软至质地韧,累及局部被膜,与周围脾脏分界尚清楚,周围脾脏暗红色,质实。局部位置有假包膜,存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内含有黄褐色液体,1例是多发(2枚)直接分别为3cm与5cm。

1例多结节状:切面呈大小不一结节状,结节直径1.3cm~5cm,周界略清,暗红色,间以淡棕黄色文理,质韧硬。

2.3镜下表现肿瘤区与正常脾脏无明显的界限,部分有纤维束分隔。肿瘤组织内脾脏白髓结构消失,代之的是结构紊乱、比例失衡的红髓增生,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呈片状,条索状,胶原玻璃样变性。病例1、病例7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增生的纤维组织呈片状,条索状排列,属纤维为主型脾脏错构瘤;病例2、病例3、病例4、病例5、病例6以血管、纤维组织增生为主,可见大小不一的血窦及增生的纤维组织条索,血窦之间含有多种血细胞,如红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整个结构类似于发育不良的脾脏红髓,属于混合型的脾脏错构瘤。7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含铁血黄素沉着。

2.4免疫组化结果肿瘤性纤维样细胞Vim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F8、CD34、CD31阳性表达,CD8阳性表达。组织细胞CD68阳性,上皮标记CK、EMA不表达。Ki-67增值指数约5%10%。

2.5预后所有病例随访2个月至69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

2.6病理诊断脾脏错构瘤。

3讨论

脾脏错构瘤(spleenhamartoma,SH),最初在1861年由R.oki-tansky提出,迄今为止已报道的约200余例,是发生于脾脏的罕见的良性病变,在脾脏切除病例中,约占0.024%到0.13%。脾脏错构瘤又称脾瘤、脾纤维瘤、脾增生结节、脾内副脾。该病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相似,常单发,偶见多发。大多体检时发现脾脏占位,多数患者没有症状,少数有腰腹部不适,脾亢、贫血、髓外造血等表現;本文患者平均年龄52岁,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3例。4例因体检时发现脾脏占位,—例因肝血管瘤检查时发现,2例有左上腹部或季肋区不适,一例有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大多为偶然发现。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当下,临床针对SH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伴随B超及CT等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很多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的SH患者检出成为可能。B超在本病临床诊断中因为在特异性、敏感性方面占据优势,故而成为首选手段,其能确定脾脏占位性病变所处位置、规格大小、性质及和相邻脏器之间的相关性。CT和B超相比较,在SH临床诊断中更占据优势,平扫过程中SH通常肿块呈现出为低密度且密度混杂,并且能够判断其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无包膜覆盖,边界相对清晰,增强扫描过程中发现病灶能明显增强且时间有所延长,但强化欠缺均匀性。概括的讲,CT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密度的实性肿块,中央偶见星形或团块状出现钙化灶,边界尚清楚,增强扫面是明显强化,渐进性延迟为主要特征。虽然影像学检查能发现本病,但因为缺乏特征性改变,故而很容易被误诊成脾囊肿、脾转移瘤等。

脾脏的错构瘤的发病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脾脏红髓的先天性畸形,有人认为是对创伤的反应。

多数SH表现为圆球形、分叶状实性结节,少数会出现囊性病变,边界清晰,但无包膜覆盖,体积大小不一,直接通常为0.2~15cm,常见的约为7cm。结合肿瘤组织的血液含量,纤维化程度以及含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6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