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途径探索.docx

地方性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途径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地方性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途径探索

?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愈加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十三五”规划指出,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科学确定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整体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工作,从学历教育与社会技能培训两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培训;途径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地市高职院校的“地方性”决定了地方性高职院校要把服务地方工作作为建设和发展的落脚点,“高等性”决定了地方性高职院校要把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作为出发点,“职业性”决定了地方性高职院校要把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着力点。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地方性高职院校开展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要教育服务外,还应当在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尤其是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培训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既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国内社会培训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以研究生学历层次为主,同时伴随少量的高职教育。传统的面授方式固然有师生沟通便捷、互动充分、易于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等优势,但相对于我国社会组织庞大的培训需求,这种传统的培训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培训覆盖面窄,培训社会效益有限。传统培训方式、培训效益受参与途径、时间以及场地等多种因素影响与限制,难以有效扩大培训受众面。第二,培训成本高。社会培训有多方面的成本支出,包括资金、时间、人员等。传统培训需要在培训场地、培训时间、培训设备、培训经费、培训师资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工作都增加了培训成本。第三,培训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传统培训方式在教学方式、教学情境等方面比较单一,难以顾及到学员的个性化要求与特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第四,参与途径不够便捷。传统的社会培训一般以面对面培训为主,学员需赶往培训举办地,参与方式不方便,同时也给学员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地方性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有效工作途径

(一)健全机制,优化办学模式。

地方高职院校应主动发挥其地方性优势,借助于其连通党政机关部门和社会大众的优势桥梁作用,健全运行机制,在探索中形成构建“党政主导、学院运作、部门共建、各界支持、学员受益”的教育培训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协调,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完善资源配置,搭建培训架构,健全长期与短期结合、本地与异地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学历与考证结合的社会培训体系。提高了各党政机关部门组织和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避免了重复培训的现象,提高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二)聚焦产业,加大培训供给。

地方高职院校作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高等教育机构,围绕基层需求和地方区域特色,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产业发展,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发展支柱产业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培训提升到全市各级人才培养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层面,开展精细化培训。

(三)按需订制,实施精准培训。

坚持“精选题、重实用、请专家、勤调研”的原则,满足学员多元的需求,通过举办一系列符合政府和学员需求的培训班,获得了政府的信任和社会的任课。高层次人才培养必须从“培训”走向“培育”。培育型项目,在时间周期上确定为2.5-3年,有利于更系统谋划培训内容;在培养模式上实行分段学习、工学交替;在培训内容上坚持目标驱动,问题导向,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并行;在形式上,广泛采用课堂面授、圆桌论坛、拓展训练、创业孵化等多种培训形式,实施精准培训。

(四)延伸拓展,开展有效服务。

1.加强前端研究。主要加强培训项目研究,推出年度重点培训领域研究项目,针对社会培训的重点领域、新领域,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和课程开发,提升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提升训后服务。培训的目的在于应用,社会培训内容,特别是技能性培训并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而侧重的是真真切切的实用技术,既应“知”,更应“会”。因此,在搞好培训,向参训学员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训后服务。为巩固和展示培训效果,策划开展与培训主题相关的比赛和活动;深入到基层一线,向参训学员展示具体操作,现场解答学员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训后服务,才能促使学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提高。

(五)校企合作,联动工学优势。

在信息化建设全面铺开的新时期,教育培训手段也面临了重建性的改革。在新时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1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