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检察日报·法治评论》周刊特色研究
?
?
?
?
?
??
?
?
?
文\万紫千
【摘要】本篇文章采用定量化和定性化研究方法,研究《检察日报》推出的《法治评论》周刊。通过对其2013年1月至4月以来的评论文章进行内容分析,探讨《法治评论》周刊的栏目设置及其评论文章特色:法治定位,专业性极强;善于说理,富于建设性;栏目创新,观点呈现多样性。
一、文本界定
选择《法治评论》2013年1月到4月的评论及文章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具有时效性,选取最近4个月的评论文章可以更好地展现《法治评论》周刊现状的定位。
(二)2013年1月第一期《法治评论》开始对栏目、版面设置有了不小的改动,对此时间段的分析可以体现报纸改版后的特色。
(三)1月到4月的《法治评论》一共有16期,从688期到703期,涵盖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可以客观全面地分析该栏目及评论的特色与走向。
二、总体内容分析
《法治评论》周刊属于《检察日报》推出的周刊,办刊宗旨是“法眼看天下,慧心暖人间”。每周三出一期,分为四个版面,分别为报纸的五、六、七、八版。五版为法治评论头版,六版为法辩,七版为调查·专栏,八版为警钟。
2013年的第一期中,新年致读者以“变与不变”为题,指出新的一年,该周刊版面、栏目设置有了不小的变化。“警钟”版从第七版调到第八版;“调查·专栏”代替了原来的“调查”版,除了继续容纳来自一线的报道,还以专栏形式刊登各方专家对法治事件、现象的独家解读。报业竞争中,思想竞争的分量会越来越重,基于这样的判断,《检察日报》法治版推出专栏,专栏作者是开放的,选择的唯一标准是文章质量。
《法治评论》中,评论文章大多涉及法律,专业性比较强。在追求专业深度的同时,它也在追求评论的广度,除了法律领域的题材,评论和文章也涉及到其他各大领域,如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环境等。法治评论头版与法辩版对政治、社会领域的关注度极高,表现[来自wWw.lW5u.CoM]出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担负报纸监督的职责;调查·专栏版的专栏作家大多为法律界教授,具有极高的理论修养,文章普遍从法律的专业视角论述问题;警钟版致力于解决民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醒读者加强法律意识。
三、特色与发展
(一)法治定位,专业性极强
检察报人一直致力于追求《检察日报》的特色——传播反腐为主的法制新闻,树立舆论监督的传媒形象,作为这张报纸的子系统,《法治评论》应该按照《检察日报》的特色来打造版面的个性,按照系统学的观点,任何一个子系统一旦游离出母系统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法治评论》更要立足于报纸的特色找准自己的格局。据统计,五、六版的文章,涉及到法律领域的比例均为20%,七版调查·专栏更加明显,几乎所有专栏作家的评论都和法治相关,八版警钟同样是聚焦法律,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传播法治的思想。可以看出,《法治评论》周刊的评论文章有极强的专业性。
纵观四个版面,《法治评论》周刊时刻都坚守着自己的专业性,毕竟,生活中的任何问题总是能和法律挂钩,而《法治评论》恰恰就要着力关注这一点。在1月9日的头版《谁是微博的“主人”?》一文中,文章最后刊登了链接《所有权诉讼》;法辩一版的“微博法评”、“一周法事”、“法治热点”栏目,都和法律息息相关;今年2月,李双江之子涉嫌轮奸案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引起媒体的普遍关注与报道,2月27日的调查·专栏中,文章《无情论事慈悲看人》从法律的视角对其作出评论,表·明了报纸评论视角的专业性与独特性;警钟版的法官释法的栏目创新同样体现了报纸专业性的特色。
[来自www.lw5u.Com]对于调查·专栏版的专栏作家,调查统计显示,一共10位专栏作家,9位为(副)教授,其中6位的学术领域为法律,这也体现评论作者具有专业的学科背景与知识储备。
作为法治类报纸,《法治评论》具有其专业领域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法律类的问题,可以咨询法律权威人士,报道总能深入其中,如头版3月27日的《大学城法治生态扫描》、1月16日的《光环背后的罪恶》等深度报道,都是针对法律界人士的调查,采访法律界人士的看法所形成的深度报道。
(二)善于说理,富于建设性
新闻评论的兴起,实际上反映了大家不再满足事实的呈现.更需要观点性的引导。社会转型中的热点问题及冲突,社会各领域的变化、起伏发展都为新闻评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选题;另一方面,人们观点的表达、建设性意见的提出、舆论场的形成,又再推动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在资源共享的时代.针对同一个新闻事件,评论只有对社会热点进行深度聚焦解析,做出自己的特色才可以取胜。《法治评论》周刊的评论文章取胜之处在于说理的深刻性与建设性。
由于法律本身具有严谨与说理的特性,《法治评论》的文章也都传达出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强烈的理性之声,而理性正是一个负责、主流的媒体评论所必须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