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杨贤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杨贤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

?

汪晨

内容摘要:杨贤江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度过了1912年至1917年的五年时光,并经过师长的辛勤教导和自己奋发向上的努力,成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并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从事进步教育论著的研究,特别是撰写出版了《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它们奠定了杨贤江作为我国新兴教育理论先驱者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他长期关注和研究学校教育和青年学生的修养问题,并编撰政治教科书——《新法公民教科书》,在当时社会上广受欢迎。杨贤江一生心系教育事业,并为之呕心沥血,他真正向世人展示了何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关键词:现代教育家杨贤江教育教科书

一.杨贤江与浙一师之缘

1913年,曾经的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原先的教员先后离校,这使得一师的师资力量有所下降。经亨颐作为新兴的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为保证一师的教学质量,他聘请学有根底的教师执教,如:从沪上请来名士李叔同,到校兼课,教授音乐与图画,还聘请自从日本留学回国的胡公冕为一师的体操教员等,而经亨颐自任教育学和伦理学主讲。[1]

杨贤江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度过了1912年至1917年的五年时光,当时朱文叔、李宗武是他的同窗好友。在这里,他从17岁生活到22岁,是他的身体、学业、思想各方面趋向成熟的时期。他获得了现代科学知识,培养了积极奋进、锲而不舍的精神,形成了坚韧不拔的品质,为他以后所从事的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教师们的精心指导。

对于就读一师期间的杨贤江来说,夏丏尊、叶墨君和数学教员朱权是少有的能够在课余对学生悉心指正的师长,而杨贤江与夏丏尊和李叔同两位老师交往最深。勤奋好学,尊敬师长——这是杨贤江留给老师们的印象,而且凡是教过杨贤江的教师,几乎都会给予他这样的评价。[2]也可能与他准备将来“做一个合格教师”的志向有关,他和他的老师之间的感情特别融洽。5年的学校生活,他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修养了品德,也学会了处事和做人的道理。

第一师范学校有个传统,提倡学生为学校服务,以备将来为社会服务。杨贤江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记着自己是一个师范生,“为预备教育儿童陶冶国民者”,任重而道远,注意修养“教师所必具之美德”。在平日,他作教室或寝室值日,洒扫拂拭,循职服务。他在班里被选为班长,在寝室又被选为室长,他都“欣然受之”。他说:“非乐其有此权力,可以意所欲为,实欲探尝个中滋味,并以试验我之才具干略,略谙办事手续,为预备将来实施之地步耳。”[3]

楊贤江在浙一师经过师长的辛勤教导和自己奋发向上的努力,成长为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师范学生。1917年毕业时,经校长还在全校师生会议上赞扬杨贤江是一位优秀的模范生,并且全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对他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二.教育专著

(一)《教育史ABC》

杨贤江东渡日本之时,上海世界书局为使学术通俗化,准备出版“ABC丛书”。编辑部向杨贤江约稿,而当时杨贤江正浸沉在外国学者的史学研究论著中,他对于说明现实的问题离不开历史的感受越来越深,而现在的教育史正是需要改造的时候。于是他应承了《教育史ABC》这本书稿。[4]

杨贤江在《教育史ABC》的例言中所说到,编一部接近真实历史并且完善的教育史是一件很难的事。编者不仅需要了解历史变迁的事实、熟悉社会进化的过程,还需要熟悉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的内容以及它们发生变革的真正含义;而编教育史更加重要的是注意教育的实质行动是如何存在的,但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可供参考的文献少之又少。[5]所以为撰写这本书,杨贤江参阅了大量资料,包括大量中、英、日文的著作。1928年11月,杨贤江完成了书稿的写作,这本书他的署名为李浩吾。

《教育史ABC》的六章内容分别是先史时代教育史、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等进行论述。杨贤江认为教育史任重而道远:首先它应该说明教育的意义和教育目的,以及它们是怎样演变的;其次是教育思想变化体现的真正含义以及教育制度演变根据是什么;最后是统治与被统治阶级在教育上的关系是怎样的。他认为如果一本教育史没有回答这些问题,即使它详细地阐明或者叙述所谓的教育事实、教育理论,最终也不可以说是合乎历史的教育史。因为这样的书籍常常是曲解了教育史,有偏颇之义,这样可能会欺蒙读者。从本质上来说是成为不了真正的教育史的。[6]

《教育史ABC》的出版与发行后在社会上的影响极大,这样的新力量的作用可以说是振聋发聩的。中国相继出版过多本教育史,也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洋教育史,但很多都是罗列若干教育事件和教育现象,描述若干教育家的生活起居和言行,没有深人地考察教育的变迁,教育思想的发生的原因,对于纷繁的教育现象也理不清基本线索,找不出其规律性。这本书解决了这个难题。

(二)《新教育大纲》

1929年,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文档评论(0)

132****13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