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诸葛亮的忠心.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浅谈诸葛亮的忠心

?

?

?

?

?

??

?

?

?

李佳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与旅游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一次又一次的无功而返,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进兵,是什么力量使得他这样做?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还是要自己晋爵称王,这些都不是,而是他对蜀国的忠心,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一次又一次的诠释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正含义。

[关键词]诸葛亮;北伐;光复汉室;忠诚

在汉中勉县的定[来自wWw.lw5u.coM]军山脚下长眠着一个代表智慧和忠贞的古人——诸葛亮,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集忠、孝、义、谋于一身,可以说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那他为什么要嘱咐将士将他葬于此地呢?这还要从他的“隆中对”说起,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大家也一定在想,是什么原[来自Www.L]因使得这样一个人间奇才,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诸葛亮在出山时,认为所投者为名主也。因为他看到刘备对自己三顾频频,尊礼有加,看到刘备对民众的仁慈,对属下的亲情,对兄弟的义气,这一系列的举动使他辅佐了刘备,最后二人成为了知己。俗话说“士知己者死”,所以诸葛亮才以死相报。公元227至234年,诸葛亮在他一生的最后的八个年头里,先后五次用兵曹魏。虽然诸葛亮到死也没能完成先帝的遗愿,但他的忠心是有目共睹的,他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都献给了蜀国,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诚的含义。

一、五次北讨,光复汉室

公元223年,后主刘禅继位,在后人看来,刘禅可谓是昏庸无能,整天无所世事,而诸葛亮却能心甘情愿的辅佐他,诸葛亮以垂相摄政,总理内外。他首先扫平了南中,“安定”了后方,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他上书(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五次北伐,次次都不克而还,一伐错用将街亭失守。二伐误料敌陈仓受挫。三伐拒纳谏首阳败归。四伐遭计谋祁山无功。五伐心力瘁五丈原病亡。而且当时蜀国根本不具备伐魏的条件,首先,北方的社会经济诸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实力已超蜀国。魏国的奠定者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的募民屯因开始于建安元年的许下屯田,一岁收获谷百万斗,以后又大规模的在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从此每年可收获谷物达千万斗之多。此外,曹操还在各地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对社会上比屯田客广大的多的自耕小农采取了较为合理的租调政策,这样,不仅整个北方的农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而且也解决的曹操的军粮问题,使曹操具备了绥靖北方的物质基础。反观蜀国,虽然在刘备初入益州时,其“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可是三国鼎立以来,在这里却很少见到采取过什么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措施,而且君臣生活奢侈。车骑将军刘琰“车服饮食,号为侈靡,侍婢数十,皆为能声乐”,而刘备则“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这与曹操的“以俭率人”、“以廉节自励”形成多么鲜明的对照!其次,军事上也发生了不利于蜀汉的变化,在诸葛亮的愿望里,蜀汉的军事力量是与蜀吴联盟紧密相连的,这是隆中计划的一个支柱,而吴蜀联盟一直若即若离,十分虚弱,以致蜀亡之时,孙吴不但不为支援,反而坐观其变,以便得渔翁之利。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进行北伐呢?对此,史学界多认为是蜀国不甘坐亡,故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方针,此即北伐出发点。可有的文章却认为北伐前三国矛盾长期集中于魏吴之间,魏国军事布署也表现出重吴轻蜀的特点,故在北伐前,蜀并不面临危急存亡的危险,而冒失的出击,反使蜀国丧失了置身局外的优越地位,轻率地把自己推向战争第一线。这种观点据此把北伐看成是诸葛亮战略上不可原谅的错误和重大失策。也有人认为,诸葛亮是个权利欲望很强的人,他将蜀汉军政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他不仅独揽大权,还以“太上皇”自居,将后主刘禅置于股掌之中,诸葛亮竭尽全力进行北伐,其目地并非为了“光复汉室”,而是冀图通过北伐来树立绝对权威,晋爵封王,实现刘备白帝托孤时许诺的“君可自取”。在我看来,诸论都失之偏颇。隆中对策的核心是北伐以成霸业,让刘备披上皇袍,所以刘备如获至宝,定为国策。而刘备一生也没能实现这一目标,他在临终前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

文档评论(0)

158****16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