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支付中的民法问题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二维码支付中的民法问题分析

?

?

王筱文

【摘要】近年来,无论在电脑手机等媒介上还是日常生活的大街小巷中,二维码填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将二维码与手机结合形成的新型二维码支付方式。而这种新型交易方式,与传统的交易方式在民法理论层面是有所不同的。本文将从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不当得利方面对二维码支付的方式进行分析,以期对二维码支付行为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二维码支付;意思表示;不当得利

一、扫描二维码的行为在意思表示构成上存在特殊性

传统民法理论上的意思表示是指向外部表明意志发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分为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包括行为意思、表示意思与效果。

(一)扫描二维码过程中对意思表示构成要件的分析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因此,在认定法律行为是否有效的情况下,对意思表示的成立分析是重点。

第一,在扫描二维码支付的模式中,意思表示成立的构成要件之行为意思在扫码中即手机用户用手机扫描的行为。笔者认为,在行为人身体状况及精神状况正常、且没有他人威胁的情况下,行为人作出的意思表示均符合意思表示中对行为意思的构成要件。

第二,在扫码过程中,行为人的表示意思是否真实有待探讨。由于扫码支付的特殊性,行为人容易出现表示意思与行为人的内心想法不符的情况,比如在下文将要讨论的由于他人诱骗、对扫码支付认识不足以及自身操作失误等而作出了违背内心真实心意的意思表示。因此,表示意思作为意思表示构成要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扫码支付中是最不易满足的一条要求。

第三,扫码后,行为人的意思到达时间因扫码的特殊性存在争议。我们都知道,以二维码支付为主要方式的移动支付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便捷性与高效性,省去了现金支付的繁琐。但是,由于扫码支付需要手机等移动终端以及网络,当扫码支付所依托的这个客观条件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纠纷。比如,由于网速太慢造成重复支付,这种情况下即行为人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对方的时间出现了争议。

以上通过对扫码行为与意思表示构成要件的结合分析,可以看出扫码行为在意思表示的成立上具有传统民事行为所不具有的特殊方面,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漏洞也需要我们后续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弥补。

(二)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造成的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纠纷

1、由于他人诱骗而作出的错误意思表示

在现在频发的二维码诈骗案中,诈骗团伙利用部分手机用户对使用二维码支付时不太熟悉,诱导其混淆“收款码”与“付款码”,在用户对这两种功能截然相反的二维码产生认知上的错误时,会错将“付款码”当作“收款码”发送给诈骗团伙从而导致上当受骗。这种情况下,手机用户在支付平台上的余额被“盗刷”,显然不是出于其真实的意思表示。在传统民法理论中,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所做出来的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2、由于自身认识不足而作出的错误意思表示

除了上述由于诈骗团伙诱骗的行为导致的意思表示不真实,还存在由于手机用户对于二维码支付的方式有认知上的不足而作出了错误的意思表示。比如一些老年人群体的用户,这类人群对电子产品接触较少,对扫码支付这种较为新颖的方式使用不熟练,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由于认识不足而作出了违背内心真实想法的行为,由此造成财产损失。这种并非出于真实意思表示作出的行为,也应被认定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3、由于自身操作失误而作出的错误意思表示

由于二维码支付这类移动支付方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便利高效,因此在支付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操作失误的情况。在手机用户扫描二维码进行转账时,如果不小心将金额输入错误或者错扫了他人二维码,就会造成钱款数额上的错误以及误将钱款转账给他人,出现不当得利的情况。

上述情况中会涉及到传统民法理论中有关可撤销民事行为的认定。由于二维码支付中有很多情况下并非是交易双方面对面支付的情况且交易快捷,在扫码支付完成后除了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承载的信息记录,基本不会留下其他有效信息。因此,在发生由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导致的可撤销行为时,证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证据在实践中可能将面临取证困难的问题,从而造成支付出去的款项不容易追回,不利于保障当事人的财产安全。

二、二维码支付模式下的不当得利问题

在当今二维码支付中的相关案例中,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自身认识不足等原因,容易发生不当得利的问题。在付款方手机操作不当的情况下进行扫码支付输入金额时,由于操作失误输入了错误的金额并打入了收款方,从而构成了不当得利的问题。在二维码支付的模式下构成的不当得利问题,其解决方式与传统的不当得利有些不同。

传统民法理论下的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

文档评论(0)

159****1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