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水系.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珠江三角洲水系

珠江三角洲水系是由西、北江思贤滘以下、东江石龙以下的网河水系和注入三角洲的其他河流组成的复合三角洲。注入三角洲的河流主要有潭江、流溪河、增江、沙河、高明河。网河区河道纵横交错,其中西、北江水道互相贯通,形成西北江三角洲,而东江三角洲基本上自成一体。珠江三角洲自东向西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八大口门注入南海。珠江三角洲集雨面积26820k㎡,年均降雨量1600-2600mm,年均产流量280.7亿m3,多年平均入境流量3010亿m3,从珠江三角洲入海的水量为3260亿m3。

流溪河

流溪河,珠江水系北江支流。主源头地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东北部,吕田县与龙门县交界的桂峰山至大岭头一带。该河全长157公里,流域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其中从化辖区内河长113公里,流域面积1612平方公里。流溪河从北到南流贯全市,至太平场出从化区境,再流过广州郊区的钟落潭、竹料、人和,出江村的南江口,汇入花都的\t/item/%E6%B5%81%E6%BA%AA%E6%B2%B3/_blank白坭河,经珠江三角洲河网注入南海。

1.历史洪涝灾害

流溪河季节流量变化大,易形成涝灾。民国21年(1932),“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四日,连日淫雨为灾,自高塘以下至石井潭村,水势浩大,田亩被淹没,成为一片汪洋。流溪河沿岸之钟落潭、竹料、鸦湖、蚌湖等村,亦因山洪与西潦相遇,堤围崩溃,农田淹没,屋宇倒塌甚多。”1951年6月16日,流溪河水暴涨,龙洞坑围水闸被毁,决堤10多米。1957年5月上、中旬区内连降暴雨,5月20日降雨达208.6毫米,当日14~15时35分,降雨153.6毫米,时雨量达97毫米,流溪河水暴涨,堤围多处决口,岭南围内受涝面积1.97万亩,磨刀坑一带山洪暴发,鬼叫窿山塘被冲毁,五边、望岗一带田野,西瓜到处漂流。全区塌房53间,死8人,伤9人。1981年6月3日,区内东北部连降暴雨,山洪暴发,流溪河水位上涨,凤尾坑等冲决堤围4处,2个山塘决口,1个山塘被冲坏排水涵管。流溪河沿岸堤围积水成灾,受浸农田3万多亩。1983年6月16日,郊区、从化连降暴雨,流溪河洪水暴涨,从化境内流溪河沿岸堤围崩决,流溪河灌溉工程左、右干渠被冲崩,决口11处,冲毁渠道建筑物6座,整个工程停水20多天,灌区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河流治理

流溪河良口以上上游河道,原先两岸石壁陡峭,河道深窄。1958年,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在良口小车村的峡谷中,兴建一座总库容为3.86亿立方米的流溪河水库,控制其上游集雨面积达539平方公里。此后,这一带变成“高峡出平湖”的景观。

流溪河的中下游因有众多支流汇入,水量渐大,河面宽度达200-300米,1958年前可通航,从良口至太平场的航程约66公里。1958年后,流溪河水库、温泉人工湖发电站及神岗大坳引水灌溉拦河坝等水利电力工程相继建成,流溪河在辖区内的航运亦随之中止。

流溪河流域内,由于森林曾数度遭乱砍滥伐,加上不合理的开荒,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也使流溪河河床遭受淤积。1968-1975年8年间,街口大桥附近河段的河床淤高1.1米。从1980年代开始,流溪河大量河砂被采掘用于建设,河床淤高大大降低,部分河段河床有下切现象。

代表饮食

从化五道菜——吕田火文大肉、流溪大鱼头、泥火局走地鸡、香叶乌鬃鹅、桂峰酿豆腐。这些市民百吃不厌、耳熟能详的农家菜是从化区最具代表性的农家美食的“金漆”招牌。

桑园围

广东有这样一个地方,江海环绕,水网密布,物产富饶,广东有这样一个水利工程,在2020年12月,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它就是广东珠江三角洲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佛山桑园围工程。2020年12月8日晚,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71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我国首个以基围水利为主体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也是广东省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桑园围始建于北宋徽宗年间,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的区域性水利工程,历史上因种植大片桑树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围堤全长83.86公里,围内土地面积265.4平方公里,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桑园围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启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基围农耕开发的历史,至今仍在发挥防洪、灌溉、排涝、水运、养殖、种植等综合水利效益,成为岭南水乡重要的文化符号,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历史名人辈出,涌现了方献夫、湛若水、康有为、陈启沅、黄飞鸿、区梦觉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桑园围历经900余年的发展,围内古水利工程体系格局仍保存完好,工程遗产体系主要包括灌排工程体系和相关文化遗产两部分。其中,灌排工程体系由围堤、古河涌水系、古窦闸控制工程等组成;非工程遗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