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在特殊领域的发展研究概述.docx

共情在特殊领域的发展研究概述.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共情在特殊领域的发展研究概述

?

?

?

?

?

??

?

?

?

王爱华

辽宁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大连116029

摘要:近年来共情成为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对象,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共情也打破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藩篱,在各个领域发展迅速。本文重点关注了共情在孤独症等特殊群体当中的发展,共情能力的提高对助人行为及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等,并对共情的各方面发展做了简单的构想与展望,以便未来的发展研究。

关键词:共情孤独症行为障碍系统化

1.共情在孤独症领域中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共情障碍是孤独症者的一大难题,鉴于此,Baron-Cohen等提出了孤独症的共情-系统化理论E-S(Theempathizing-systemizingtheory)和极端男性大脑理论EMB(Theextrememalebraintheory)。很明显,共情-系统化理论是典型的二因素论,该理论可以全面的解释孤独症者的社会与非社会特点:低共情特质解释个体的社会交往困难;高系统化能力阐明兴趣狭隘、刻板行为和坚持性。很多研究发现,的共情能力弱于女性,而男性的系统化能力强于女性,Baron-Cohe(2002)根据个体的共情和系统化的不同,将个体细化为五种大脑表现类型:典型E(ES)、典型S(SE)、典型B(E=S)、极典型E(ES),极典型S(SE)。

这个E-S模型预测了多数女性是典型E类大脑,而男性则为典型S,孤独症者则是极典型S型,因此将孤独症者的大脑称之为典型的男性大脑,该理论也被戏称为男性大脑理论。Goldenfeld(2005)等人对此进行了验证,研究对正常人与孤独症者进行SQ与EQ的问卷测量,发现54%的男性是典型S型,44%的女性是典型E型,其他的正常人接近典型B;65%的孤独症者是极典型S型。Baron-Cohen(1999b)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该理论,在一项共情测试中,女孩的反应显著快于男孩,男孩的速度显著快于孤独症者。对此,Auyeung(2009)等认为,虽然有争议,但是过度雄性化可能是影响神经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可能与胎儿睾丸激素有关。总体来说,EMB理论是解释孤独症者社会交困难的必威体育精装版理论,但是也需要不断的验证与检验。EMB拓宽和延展了E-S理论,对孤独症的社会交往问题与不均衡的认知想象(如刻板行为、能力孤岛、特殊才能、兴趣狭窄)有更强的解释力。

共情-系统化理论首次建立了一个两维度模型,用共情缺陷来解释孤独症者的社会性特征,用系统化来解释该群体的超常能力。同时关注了孤独症者的长处与短板,较为完整。从E-S理论发展出来的EMB理论将正常人与孤独症者同时纳入整个模型,人类全体分布在这个维度中,孤独症者处于极端。这就更好的解释了孤独症的全部特征,有可能成为解释孤独症的核心机制。虽然这一理论为孤独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共情包含情感成分与认知成分,而系统化则只包含认知成分,所以二者是否可以视对等的两个维度还有待研究;系统化无损或超常与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的关系问题也没有深入探讨。最近的研究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孤独症者都会表现出述情障碍或超常能力,因此想要验证理论,不仅需要行为层面的研究,还需要定位研究个体的相关脑区,揭示这一心理过程的神经机制,将行为与神经基础相结合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

2.共情在疼痛领域的发展

最近几十年,心理学的大热,共情的研究不再是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共情在各个领域发展迅速,国内学者对疼痛共情的研究更是独树一帜,从疼痛共情的神经机制、影响因素、性别差异甚至发展到研究暴力犯、记者、急性饮酒者的疼痛共情反应,使得疼痛共情的研究范围全面而广泛,逐渐成为共情的相关研究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但是,有闫志英、卢家楣等人却认为“疼痛”是一种个体感觉,无法体现共情当中的情绪成分,因此提出了悲伤共情的研究,以“悲伤”这种原始情绪为基础,展开研究。

3.共情在亲社会行为中的发展

将共情与道德感和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则是共情研究的另一个大方向。道德判断与共情、共情关注、观点采择的关系研究、儿童的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与共情的关系、灾害受难群体的共情发展与调节等,无疑都将共情作为研究的核心与突破点,企图通过共情作为中介机制来调和相关问题。还有学者将自尊、自恋等自我意识的成分和共情联系在一起,用共情水平的高低和发展的平衡关系来解释高低自尊水平的个体所表现的问题。更有Berkum和Brink等人对共情在社会言语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ERP的研究,国内的姜晓明等人也探究[来自WWW.]了认知共情在句子理解中调节作用。

4.共情在医护工作与学校中的发展

除了以上的实验室研究,有学者将共情与教师、医护人员等联系起来,

文档评论(0)

159****4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