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docx

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

?

?

摘要: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语文课堂中运用设疑教学法,以疑为线索,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激起课堂千层浪。但如果设疑不当,亦往往流于形式,误人费时。因此,探讨一下是很有必要。

关键词:求异;思疑;反思教学

:G623.15:A:1672-2051(2019)01-0177-01

常言道:疑则思,新则趣,励则进。激疑即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巧妙的提问,诱发、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开启知识的钥匙。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问题的提出和发现,决不应由我们老师全盘包办,必须落实到使学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疑善问的能力上来,并尊重他们的质疑,让他们思考、质疑、碰撞,这样他们的语文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1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有疑,才有思,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质疑创造氛围。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在教育学生养成尊重别人发言良好习惯的同时,允许他们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活动。提倡讨论、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与教师、学生沟通信息。消除学生的“问题”心理障碍,让每个人在发现问题时都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在平等、安心的环境中激疑促思。

2“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主体,寓喻于真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课堂中的生疑、还是时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质疑(提问)至关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在一节课中提出很多问题,大问题中又包含很多的小问题,而且一问一答使学生一节课下来疲惫不堪,教师也口干舌燥,教学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语文的兴趣,教师也被动的处于冷场的局面。

我想若要打破这种僵局,教师就要善于归纳(课前从学生的预习中已有所掌握)和提出问题(也要关注一些深层性的问题),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主导性的问题。且问题不宜过多,宜包含广阔的思维空间,内含几个小问题,辐射教学的重点,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激趣、探究和操练中推动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在学生通读并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只提出一个问题:愚公移山困难重重,那么愚公是否应选择“搬家”?此问题一提出,课堂顿时喧闹起来,每个学生都刮起了“头脑风暴”,并在双方交战中学生通过思维激烈碰撞而形成两派意见,有的学生认为“移山”并非明智之举,认为“搬家”更具有眼光和魄力,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生态环境等等。这些见解不乏新意,但是我适当肯定后又引导学生应结合该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明确《愚公移山》寓意的真正价值取向,以及“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现实意义。在探讨此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文言语句已有了深刻的理解,情节也得以梳理,人物形象也有客观的认识,文章主旨也有清晰准确的把握,可谓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可以说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开了问题多、散造成的弊端,也避免了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从而引发了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和探索,课堂便成为了一种多元充满朝气的交流对话,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简要实践

首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这是有效培养质疑问难能力的必要前提。初中生既生动活泼又乐思好想,然而许多人尤其是中等生和潜能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和质疑意识,往往在课堂内外不敢或不愿意提问,只是被动式应答。因此,教师要“瞅准时机,抓住问题,主动出击”,就是要用有趣而难度适当的问题来努力“撬开”嘴巴,让他们逐步消除心理障碍,从中取得“亲师信道,引而不发”的效果。如在教学《十三岁的机遇》时,笔者先是让学生阅读文本,由于“同龄同心”的缘故,在通篇阅读后学生多显现出激动、钦佩和向往的神情;然后激励他们“应该说些什么或者问些什么”;最后笔者抓住了“13岁怎么可能就进了北大?”“人的信念能有这么大作用吗?这两个问题虽显稚嫩,又带些疑惑,却由两个“胆小”学生发出的,又是教育学生的绝好话题。笔者首先用作者的实际经历回答了第一问;然后转抛第二问,让全班借助事实共同讨论作答。发问者既感意外又觉兴奋,逐步产生了质疑问难的意识情趣,并在全班赢得良好的辐射效应。

其次,要让学生“善于提问”,这是有效培养质疑问难能力的关键。许多学生并非不敢问和不愿问,根本在于不会问和不善问。因此,“无疑者须教有疑”是培养问题意识能力的关键。一是在预习中质疑问难。就是激励学生在预习中进行质疑,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留到课堂教学中解决。二是在精读中质疑问难。教师应从字词句段、重难点和表达情感等方面引导发问。如教学《背影》时,教师先是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文档评论(0)

151****0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