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莺莺歌》与王实甫《西厢记》对比分析.docxVIP

李绅《莺莺歌》与王实甫《西厢记》对比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李绅《莺莺歌》与王实甫《西厢记》对比分析

?

?

梅旻璐

【摘要】“西厢”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永远的经典,尤其是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使得“西厢”故事达到巅峰。《西厢记》的成功得益于深厚的文学传统,从元稹的《莺莺传》、李绅的《莺莺歌》、董解元的《西厢记》,到王实甫的《西厢记》,经过了长期的滋育和蜕变。本文将李绅的《莺莺歌》与王实甫的《西厢记》进行对比,探究其中的异同与发展。

【关键词】《莺莺歌》《西厢记》;对比

:J805文献标志码:A:1007-0125(2018)12-0004-02

王实甫《西厢记》①(以下简称《王西厢》)是我国元杂剧的一个巅峰。唐诗《莺莺歌》②为它提供了题材,但王实甫对它进行了改造与发展。

一、故事情节

《王西厢》相比李绅《莺莺歌》来说,虽然情节整体框架相同,但《王西厢》大大丰富了张生、莺莺的恋爱故事,情节更曲折动人,结局交代更清楚。

比如《莺莺歌》中“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娅鬟年十七。黄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莲质。门掩重关萧寺中,芳草花时不曾出。”交代了莺莺17岁,梳着双髻,一个“娇”字,一句“寂寞霜姿素莲质”突出莺莺的外貌出众,气质清冷,内心寂寞。而且也交代了她的父亲已经去世,她随母亲住在寺门重重的萧索庙宇中,从来不曾出门。

《王西厢》中第一次对莺莺形象的交代,则是从莺莺的母亲口中说出的,与《莺莺歌》不同,交代更为详细,说出了前因后果:因为莺莺父亲崔相国已逝,她们母女二人“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才有了将灵柩寄在普救寺内,并在普救寺住下。对于崔莺莺的描述,《王西厢》说其年龄是19岁,比《莺莺歌》里的莺莺大了两岁,她的性格更为峥嵘,而且用“针凿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来描述莺莺的才华,但这里显然更偏重的是她的能力。《王西厢》里还提到了郑恒,莺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未婚夫,这也为接下来的情节埋下伏笔,正是因为阻挠大,所以抗争猛,人物的性格才越发突出。

关于莺莺外貌的描述,在《莺莺歌》里有“铅华不顾欲藏艳,玉颜转莹如神仙。”而在《王西厢》中,主要是崔、张二人初见的时候:【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曾著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

将这两处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王西厢》中对崔莺莺的描述是在《莺莺歌》的那句“铅华不顾欲藏艳,玉颜转莹如神仙”的基础上加以衍化的,“罕曾见”“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特别是“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连用两个比喻,将崔莺莺的声音比作“呖呖莺声”,将她行步比作“垂柳晚风前”,突出莺莺的美无人能及,如同仙女下凡。

值得一提的还有“张生的风魔”,《王西厢》中“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仿佛张生是“饿虎扑食”一般,透骨髓的相思病,根本不敌崔莺莺的一转秋波。在《莺莺歌》里关于“张生的风魔”,则是用“丹诚寸心难自比,曾在红笺方寸纸”来表现,这已经是张生给莺莺写信的时候了。一个“丹诚寸心”将张生描写得更加文雅、更加“君子”一些,当然,疯魔性也更少一些。

关于崔母对莺莺的管束,《莺莺歌》是通过“门掩重关萧寺中,芳草花时不曾出”来表现的,而在《王西厢》中是由红娘的口中所得:“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这里显然是对《莺莺歌》的衍化。

还有就是《王西厢》中孙飞虎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也是从《莺莺歌》中截取而来的。在《王西厢》中,孙飞虎说道:“大小三军,听吾号令:人尽衔枚,马皆勒口,连夜进兵河中府,掳莺莺为妻,是我平生愿足!”

当然,《王西厢》也对《莺莺歌》不少情节加以改制、发展,比如白马将军的形象。《莺莺歌》中写道:“潜叹恓惶阿母心,为求白马将军力。”在《王西厢》中,王实甫将白马将军的形象具体化了,这里的白马将军名为杜确,统率十万大兵,镇守蒲关。这就比《莺莺歌》中简单的一个“白马将军”更加生动了,加强了其真实性。

在“张生写词”“张生寄柬”情节上,《莺莺歌》中有更为细腻的对于莺莺心理活动的描绘。《王西厢》显然是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发展。《莺莺歌》中写道:“丹诚寸心难自比,曾在红笺方寸纸。寄与春风伴落花,仿佛随风绿杨里。窗中暗读人不知,剪破红绡裁作诗。还怕香风易飘荡,自令青鸟口衔之。诗中抱郎含隐语,郎知暗到花深处。三五月明当户时,与郎相见花间路。”“暗读”“剪破”“裁作”写出莺莺心中默默欢喜,春心萌动,软惜娇羞又提笔应诗,既害羞又勇敢;“还怕”“自令”“隐语”写出莺莺对张生的在意,对此事的重视,既害怕又心动;“花深处”“明月夜”“花间路”写出莺莺的安排之谨,美景之胜,心境之好。把一个初陷情网的小女孩,同时也是家教甚严的大家

文档评论(0)

159****1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