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春秋时期伊洛地区的戎族来源分析
?
?
张璐
摘要:伊洛为周王畿之所,此地戎族因与周交往密切而多有记载。文献中对于戎族的称呼多据其所处地域而定,因此戎的族称往往随着部落的迁徙而发生改变。以往学界观点认为伊洛地区的戎族主要由迁自瓜洲的姜姓、允姓之戎以及本地戎人构成。但是对比这一地区戎人墓葬遗址,可以看出明显增添了北方青铜游牧文化因素,本文推测伊洛的戎族还可能融入了犬戎以及由晋北南迁的隗姓狄人。
关键词:伊洛之戎;陆浑;迁徙
:K28
:A
:1005-5312(2020)08-0128-02
一、文献所见伊洛地区的戎人族群
《左传》载:“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秦、晋伐戎以救周。秋,晋侯平戎于王”。描述是僖公十一年伊洛地区的戎人攻占洛邑的情况。何光岳对“扬、拒、泉、皋”四戎邑進行了考证°,认为其基本分布于洛河流域与伊河流域,“伊、洛之戎”则是对此四邑之戎的统称,可见此时戎人足迹已经广泛分布于伊洛地区了。而且根据辛有于伊川所见“披发祭于野者”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格局当在春秋之前就已经出现。僖公二十二年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此事虽然印证了辛有“此其戎乎”的论断,但是根据之前的“戎难”来看,此地早已为戎所占,因而陆浑之戎才受秦、晋之迫移居此地。
同经“秦晋之迫”的还有还有“姜戎”。《左传》载襄公十四年晋臣范宣子同戎人首领戎子驹支的对话,范宣子称:“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戎子驹支也描述了这段经历,“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狱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二人都指出姜戎是因为受到秦国的驱逐而被迫离开故地,最后定居在晋国之“南鄙”。而且,《春秋》载僖公三十三年时,“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骰。”从其经历来看,与陆浑之戎类似,而且伊洛地区十分靠近晋之南鄙。因此,伊洛地区当有部分姜戎。
还有被称作“阴戎”的群体,其经历也同陆浑之戎与姜戎类以。《左传》载:“晋梁丙、张耀率阴戎伐颍。……先王居檮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使逼我诸姬,入我郊甸,则戎焉取之?”此事发生在昭公九年,晋国联合阴戎伐周之颍邑。颍邑位于颖水上游河曲处,伊川之东,若晋国需要绕开洛邑伐颖,需要经过伊洛河流域。而詹桓伯言逼我诸姬,入我郊甸”,可知阴戎聚居之所靠近成周。另外杜预注称:阴戎,陆浑之戎”,而从“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来看,阴戎与陆浑之戎的迁徙原因类似,因此可以基本认同杜预。观点,即便阴戎同陆浑之戎不能等同,也是早已在进入伊川前形成的同盟。
伊洛地处晋、周交界,时常同其发生交往。在晋率阴戎伐颖的十三年后,九州之戎经历了与晋、周同时发生交往时的“王子朝之乱”。昭公二十二年,晋籍谈、荀跞帅九州之戎及焦、瑕、温、原之师,以纳王于王城。”关于悼王所至之“平時”、“圃车”今已不知,但焦、瑕、温、原四邑均在晋国南部,其中焦、瑕在洛邑之西,温、原在洛邑之东北。而伊洛地区在晋之南、周之西南,又广布戎人,因此九州之戎或为其中一支。同年,“单子刘蚧以王师败绩于郊,前城人败陆浑于社。”社邑位于嵩山北麓,伊洛河流域之东,这里同时提及九州之戎与陆浑之戎,可见二者并不完全等同。
《后汉书·西羌传》中总结了戎族先后进入伊洛地区并同周边发生交往的情况: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是时,伊、洛戎强,东侵曹、鲁,后十九年,遂入王城,于是秦、晋伐戎以救周。后二年,又寇京师,齐桓公征诸侯戍周。后九年,陆浑戎自瓜州迁于伊川……允姓之戎……在河南山北者号日阴戎,阴戎之种遂以滋广。……晋强盛,威服诸戎,陆浑、伊、洛、阴戎事晋。”伊洛地区在平王末时就已经有了杨拒、泉皋之戎,他们被统称为伊洛之戎。伊洛之戎势力强大,甚至在王子带之乱的时候攻入了周的王城。此事九年后,陆浑戎进入此地。居住在河南山北的被称作阴戎,当时陆浑之戎、伊洛之戎和阴戎都臣服于晋国的强大。
二、秦晋迁徙而来的戎族
文献中对于戎的称谓多据其居地和姓氏决定,如伊洛之戎为伊洛河流域戎人的统称,陆浑之戎因其故地在陆浑,而姜戎则是据其姓得名。。上文引詹桓伯之言,称阴戎为“允姓之奸”可知阴戎中有允姓,而《后汉书》中更是指出阴戎是允姓的一部分。而与陆浑之戎、阴戎有过同样经历的还有姜戎,但从范宣子称呼戎子驹支“姜戎氏”来看,姜”应当是其姓氏。
虽然存在姜、允二姓,但陆浑之戎、阴戎与姜戎由于经历大体类似,并无明显分歧,而且从阴戎曾“居于瓜洲”、姜戎曾“离于瓜洲”来看,陆浑之戎亦是来自瓜洲。杜预认为陆浑故地、瓜洲都在敦煌,此观点受到很多质疑。史念海指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