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三维坐标下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
?
郭庆海刘帅刘文明
摘要: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实施有效的耕地质量管理,应当构建包含农户、第三方主体、政府在内的三维坐标。在现有产权制度不足以激励农户维护耕地质量的情况下,应当在建立约束机制前提下提供公共物品的支持,使兼有耕地使用者和质量维护者双重身份的农户成为养地措施的执行者。第三方主体违法排放污染物会产生外部负效应,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外源。控制其污染耕地的根本性措施是依法嚴格监管,这需要政府提供法制建设、科学化管理、政府财政支持及价值取向、有效的监管手段等四个要素。
关键词:耕地质量管理;农户;第三方主体;政府;粮食主产区
:F326:A
:1003-0751(2019)10-0039-07
一、引言
对一国农业耕地资源禀赋的评价,不仅要看其土地数量的多寡,还要看其质量的优劣。在现代生产环境下,耕地质量的变化,既受耕地使用者行为的影响,又受外部环境中其他主体行为的影响。政府作为自然资源的公共管理者,其作为的形式与强度,也会对耕地质量性状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可以生成一个耕地质量管理的三维空间坐标,即农户、第三方主体和政府。在中国40余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农业所作出的贡献当列于首位,其重要标志是成功地解决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显然,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养好占世界22%的人口,中国已经竭尽其力。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耕地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以及为国家农产品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不仅数量在持续减少,而且质量也在持续下降。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正在减弱耕地对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在我国目前耕地质量调查给出的宏观数据中,耕地质量划为优、高、中、下四个等级,共分为15等。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显示,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虽从1等到15等均有分布,但以6—13等为主。例如,东北粮食主产区的耕地质量为6—14等,平均等别为11.24等,以9—13等为主,耕地质量总体上位于中等水平。①但该调查数据目前尚未能有效反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环境的变化,并不是一个耕地质量的完整表述。粮食主产区普遍存在的耕地重用轻养或只用不养,已经导致土壤肥力严重透支,耕地质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的下降突出表现为三种形态:土壤有机质下降、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以东北地区为例,近60年来,东北黑土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1/3,部分地区下降50%。作为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的松嫩平原,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该区域农地面积的77.54%。②土壤污染是土壤质量侵害的重要原因,其污染物主要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就其污染源而言,则包括内生污染源和外生污染源。内生污染源主要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或不适当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所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外生污染源主要是指农业外部的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毒污水的排放、养殖业粪便的排放等所造成的污染。与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变化相关的三个主体,即农户、第三方主体和政府,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耕地质量的变化。基于此,本文试图构建三维坐标,分别对三个主体的耕地质量行为进行分析,以发现各自的行为规律和特征,为实施耕地质量管理寻求有效的治理路径。
二、三维坐标主体的耕地质量行为
1.农户:耕地质量行为中的双重角色
在我国农村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家庭经营制度下,农户作为耕地使用者,在耕地质量变化中承担着双重角色,即耕地质量变化的利益相关者和耕地质量变化的行为相关者。耕地质量变化的行为相关可以从正负两个维度上考察:行为正相关是指实施养地措施,减少耕地污染物排放;行为负相关是指耗竭式使用耕地,只用地不养地,增加耕地污染物排放。基于双重角色,农户理所当然地成为耕地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农户耕地质量行为的实质是一种经济行为,而经济行为的本质是利益取向,即耕地质量变化与其相关者存在何种利益关系。制度性因素、家庭收入结构、家庭经营结构、农作制度选择、农业技术服务供给等均不同程度影响着农户的耕地质量行为,以及农户对耕地质量下降趋势的关注。
第一,制度性因素,即土地制度及其基础上的经营制度,是影响农户耕地质量行为的首要因素。农村土地制度历来是农村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对生产者的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与人民公社制度相比,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优势在于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地激发了农户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保护耕地生产力的积极性问题。农地承包期的变化也未能唤醒农民保护土地质量的意识和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耕地质量是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尽管土地承包期可再延长30年,农民仍不会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