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行动模式教学范式的理论与应用.docx

完整行动模式教学范式的理论与应用.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完整行动模式”教学范式的理论与应用

?

?

【摘要】本文论述“完整行动模式”教学范式的理论缘起和发展沿革,从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完整行动模式”教学范式的理念特色与实践优势,提出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步骤实施“完整行动模式”教学范式,为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完整行动模式”拓宽教改思路,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完整行动模式”教学范式?理论本源?实践优势?逻辑结构?步骤流程

G?A

0450-9889(2019)01C-0058-03

自20世纪80年代起,“完整行动模式”因助力德国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教学并轨运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获得巨大成功而声名大噪,迅速在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领域得到普遍借鉴和广泛应用。对“完整行动模式”教学范式开展基础性、系统化研究,能为当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路径。

一、“完整行动模式”教学范式的理论缘起和发展沿革

(一)“完整行动模式”教学范式的概念。“完整行动模式”教学范式也称为行动导向教学法或六步教学法,原指公民个体或社会组织从萌生想法到达成目的,需要经历由“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组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上至组织决策或国家战略,下至公民个人的任一行为,都会有意无意地遵循这个思维规律和行为模式行事,学习作为人类使用最为频繁的行为活动也不例外。因此,早在17世纪便有欧洲教育家将“完整行动模式”的思想引入教育领域,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演化,当今职业教育领域的“完整行动模式”意指遵循人类行为规律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理念和操作模式,具体而言,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创设虚拟环境,组织学生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习得相关知识、培养关键能力的一套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于一体的整体系统与教学范式。

(二)“完整行动模式”教學范式的理念缘起和发展沿革。德国“完整行动模式”先后经历了欧洲近代教育思想启蒙时期的理念缘起、德国职业学校时期的发展完善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时期的最终成型三个主要阶段。其中,不乏教育大家和业内专家对其思想根基、功能属性、实施条件和注意事项开展理论性铺陈与实践性论证,在不断推进“完整行动模式”的演化更迭的同时,也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权威观点和代表著作。

1.“完整行动模式”教学范式的理念缘起。17世纪、18世纪欧洲的教育思想家提出了教育应当服务于每一个人,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发展人的天赋和能力,这为“完整行动模式”教学理念的萌芽做了初期的思想酝酿和理论铺垫。

(1)夸美纽斯。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泛智教育家,是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和公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他在著作《大教学论》中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学习的直接目的在于为现实的人生服务,鼓励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劳动技能,获得独自生活的能力和资本。

(2)卢梭。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强调被教育者才是教育主体和中心、教育应当遵循人的个性特点和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

(3)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Johan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认为教育的总体目的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但应当按照智育、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等教育要素分类开展,他也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2.“完整行动模式”教学范式的发展完善。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职业学校教育时期,一些教育家通过探索德国学校教育与行业劳作、职业要求结合的创新之路,翻开了德国现代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的新篇章,“完整行动模式”教育理念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1)凯兴斯坦纳。凯兴斯坦纳(GeorgMichaelKerschensteiner,1854—1932)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劳作教育活动的倡导者,他认为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职业陶冶”,即公民的职业准备,并将手工劳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开设,奠定了学校教育开展职业教育的思想基础。

(2)高迪希。高迪希(HugoGaudig,1869—1923)作为魏玛共和国劳动教育起始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行动主动”原则,鼓励学生应当理解性地参与学习而非机械性地训练。他还提出了工作分工概念,迄今还影响着“完整行动模式”中项目学习和团队作业的操作方法。

(3)赖希魏因。赖希魏因(Reichwe

文档评论(0)

158****16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