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云南液态金属新材料企业吸收能力研究
?
?
李凡
摘要:文章从开放式创新角度出发,实证研究了云南液态金属新材料企业的吸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潜在吸收能力对实际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内部管理机制在两种能力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液态金属;吸收能力
一、引言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技术创新各方面都涉及获取利用新知识及更迭淘汰旧知识,企业如何根据内部知识需求,快速识别、捕获外部新知识,并在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将其与内部知识相融合,最终应用到新产品商业化进程中,对企业提升创新绩效、保持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吸收能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刘劲等认为开放式创新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在于企业较强的吸收能力。艾志红认为吸收能力是企业适应知识全球化并从开放式创新中获益的最快方式。
中科院理化所刘静教授团队的液态金属技术系全球首创,申请并获得200余项专利授权,已从最初的冷门发展成国际重大科技前沿。液态金属项目于2014年落地云南宣威,将全球原创技术与地区特色金属资源相结合,如今已建成“政产学研贸媒金介”八位一体的发展平台,取得了一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高水平突破性创新成果,是推动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云南省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液态金属新材料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开展区域合作。具体而言,液态金属企业吸收能力不同维度间有什么关系?企业如何提高吸收能力?本研究基于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构建了吸收能力的概念模型并展开实证研究,为企业制定相关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基于Zahra和George提出的吸收能力模型,本文将云南液态金属新材料企业的吸收能力定义为:在开放式创新的经济背景下,液态金属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获取高校与科研机构等合作伙伴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新知识,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将其与现有知识相互融合,转化为新知识并进行商业化应用的能力。此外,本研究中吸收能力分为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潜在吸收能力是指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液态金属企业对高校、科研机构所拥有的新知识的获取和消化能力;实际吸收能力是指这些企业转化和利用外部新知识的能力。
(一)潜在吸收能力对实际吸收能力的影响
刘晓明发现潜在吸收能力与实际吸收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艾志红认为,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潜在吸收能力,其实际吸收能力将更强。总之,企业获取和消化新知识是新知识转化和商业化应用的前提条件,即潜在吸收能力是实际吸收能力提高的基础。因此,企业获取和消化的外部新知识越多,潜在吸收能力就越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转化和利用,最终提升了企业的实际吸收能力。基于以上分析假设:
H1:潜在吸收能力对实际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二)组织内部管理机制的调节作用
Zahra和George认为,具有高潜在吸收能力的公司不一定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得出组织内部管理机制在缩短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差距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崔志等认为,组织内部管理因素在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之间起着调节作用。Bosch认为,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的吸收能力,职能式组织结构不利于企业的吸收能力,而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对吸收能力的影响不确定。Nonaka等认为组织内部沟通机制能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新知识的产生。崔志等认为高效率的知识共享机制有利于外部新知识在企业内部的传播。陈劲等认为开放的组织文化及学习机制对实际吸收能力有显著影响。艾志红认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可有效促进外部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充分流动,进而提高员工对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能力,最终提高实际吸收能力。基于以上分析假设:
H2:组织内部管理机制在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初步构建液态金属新材料企业吸收能力理论模型(如图1)。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研究深入云南液态金属相关企业发放问卷共340份,其中获取纸质问卷30份,问卷星平台310份,有效问卷302份。
(二)变量测量
本研究变量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来度量,吸收能力量表参考艾志红、贾生华等的测试项目,组织内部管理机制量表主要参考刘劲等以及崔志等的测量题项。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数据统计可知,每个测量题项均值都介于3.43~3.99之间,标准偏差在0.975~1.325之间,偏度介于-1.070~-0.129之间,峰度介于-1.069~0.987之间,偏度和峰度都满足正态分布条件,说明样本数据符合后續检验要求。
(二)效度检验与探索性因子分析
1.吸收能力的效度检验与探索性因子分析
对吸收能力量表进行KMO和Bartle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