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播心理学的科普信息视觉设计.docx

基于传播心理学的科普信息视觉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传播心理学的科普信息视觉设计

?

?

张鸶鸶张皓玥

摘要:促进科学信息的成功转释与有效传播,建构优良的科普传播环境。采用跨学科研究法,用传播心理学和设计艺术学的交叉视角梳理受众的共性认知规律,探索其获取信息的心理机制与行为模式。得到科普信息视觉设计在内容生产、传播策略和价值引导等方面的创新途径。视觉设计在科普信息传播中具有提高传播效能、公共教育与艺术审美等功能,设计师需通遵循受众的认知规律,用传播心理学来指导设计实践,优化受众对信息的体验纬度,正向传播科普知识。

关键词:传播心理学?;科普信息;?视觉设计;?受众?;认知;?体验

:J0-05

:A

:1003-0069(2020)08-0033-03

引言.

在信息时代各类媒体洪流的裹挟下,科普信息传播的载体、速度、结构与方式已悄然变革,而目前我国的科普信息在视觉设计上仍然存在形式单一、介入公共视阈狭窄和缺乏趣味性等短板,直接降低了信息传播的价值。在推动公共科普机制完善的背景下,如何发挥视觉设计在影响、驱动、改善传播环境的高效势能,实现传播内容与视觉审美的有效融合,完成科普内容的质量升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视觉设计在科普信息传播中的功能

(一)高效传播功能。视觉设计是设计者以视觉为信息通道,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视觉媒介为信息载体进行的信息传达行为,运用视觉设计能实现科学知识的视觉转化。一方面,视觉设计使信息传播更为广泛,有利于塑造专业的传播平台形象;另一方面,使信息接纳更为便捷,有利于大众获取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

(二)公共教育功能。视觉设计在传播社会核心价值和引导舆论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方面,视觉设计将观念、情感具象化,利用综合性視觉手段对公共事件进行了主题宣传,深入贯彻设计的人本主义观念,为科普知识的传播发展注入了精神能量。另一方面,视觉设计还具有批判反思的作用,在重复、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同时,还致力于更新、重建受众的信息视域。

(三)艺术审美功能。优秀的科普信息视觉设计不但能恰如其分地诠释科学与自然的理性之美,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视觉设计不仅是对信息文本的再现,更是对信息价值的发掘,大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在体验信息形式的美感。视觉设计师除了与共识性的话语模式和审美取向相符,也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思维生产与形式创新,引领传播文化的审美走向。

二、传播心理学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一)对受众认知规律的应用。“认知”是传播心理学的逻辑起点,是一种对对象的知觉,它可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表现。[1]在大众传播中,认知具体指受众对媒介客体的认知、理解以及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认知心理学是视觉设计的理论依据,也是提高传播效果、检验信息质量的重要方法。

1.知觉。知觉是人的五感器官对客观事物的刺激所产生的反映。在信息输入阶段,传播媒介就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符号作用于受众感官,人们会首先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刺激的强度越大,刺激物的新异性越强,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地铁站的商业海报就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设计者综合利用图片、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将信息整合,用大尺幅、醒目的标题、美观的形式和远视效果强等优势在公共场所中成功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

2.注意。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指人在精神上高度集中于一定的对象,暗含了选择信息和快速处理信息的过程。注意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注意易受动机影响,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是为了挑选提炼当下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第二,注意的时间有限,人的注意力时间很短,且易受到干扰而中止;第三,注意一次性包含的目标数量有限;第四,注意的视阈分布不均匀,通常界面的左上角比较容易受视觉注意,右下角则反之。当下信息传播的社会环境和受众的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注意的特征也从侧面反映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碎片化的特点。为了提高信息接收的效率,媒体常利用视觉设计构建思维的认知图景,以图释、图解、图样等方式进行内容生产,使得信息传达的更迅速、观点表达更直观,受众接纳更便捷。

3.理解。理解是人的大脑通过理性分析探索事物本质的认知过程,传播者在进行信息编辑时,须把握理解的三个层级:由“是什么”到“怎么样”再到“为什么”,作为说教的基本模型,为受众构建认知结构框架,层层深入事物的本质。单一、静止的图像叙述是有边界的,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以上三个层级,而科普类动画、视频等凭借其技术优势在向大众传达科普信息时,依据理解的线性思维规律,能更为直观、完整地阐释科学知识,再现微观世界的真实景况。

4.记忆。记忆是指人们经过理解后的信息会储存在头脑中,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它们提炼出来,因此,记忆也是检验传播质量的标准之一。形象化的符号是持久的记忆保障,要实现公众认知记忆的建设,就要注重对符号进行抽象的应用

文档评论(0)

180****9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