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与联结:儿童发展中的文化反思与教育策略.docxVIP

断裂与联结:儿童发展中的文化反思与教育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断裂与联结

儿童发展中的文化反思与教育策略

?

?

刘子云

摘要:儿童文化是儿童发展的基本条件,儿童发展是儿童文化习得的过程。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儿童发展与其所依赖的文化之间存在割裂的现象,包括儿童文化认同的阻滞、儿童文化理念的冲突、儿童文化空间的隔离,影响了儿童的多元化生长。儿童教育需要重塑以尊重儿童主体性为导向的儿童文化哲学,确立儿童发展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注重儿童教育的文化敏感性,提升教育者的文化回应能力,为儿童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关键词:儿童发展;多元文化;断裂;联结

:G40?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9)03-0141-03

文化,作为儿童心理和行为的表征,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程紧密联结。儿童在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教育场域中,达成自我认知、理解和认同,实现自我生长、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儿童的语言习得、生活技能、道德认知、情感体验、思维模式等,都镶嵌在其所位于的文化网格之中,并通过教育传递和发展。“一定社会文化中的儿童教育会浓缩该社会文化中最基础、最核心、最根本的东西,会体现该文化最为珍视的内容。”[1]然而困囿于教育现代性中的工具理性,儿童文化教育的理念和行动存在同质化倾向,从而忽视不同地域、族群、性别、成长环境等文化背景下儿童教养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儿童发展与其成长的文化脉络存在割裂现象。从儿童人类学的视角反思儿童发展中的文化断裂现象,旨在探索促进儿童更好地发展的文化教育路径。

一、儿童发展与儿童文化的关系

(一)儿童文化是儿童发展的基本条件

1.文化是儿童作为个体独立存在的基本条件。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文化做的经典定义系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2]。这一概念不仅将文化的内涵界定为由人创造的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的一切活动,也从根本上定义了“人”的基本内涵:文化由人创造;文化是人区别于他物的标志。人的本质,一方面体现为动物性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体现为社会性的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将社会性视为人之根本属性。人的社会性则主要通过人的文化活动表现出来。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将人定义为文化的动物,他在《人论》中指陈:“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3]。因此,文化既是人的社会性的主要表征,也是定义“人”的核心要素。作为社会成员存在的儿童,从出生便被贯之以某民族、某国人、某阶层或某教徒的社会文化符号,这些符号成为儿童自我认同的依据。

2.文化是儿童走向成人的重要资本。文化“不只是一个人存在的装饰品,而是人存在的基本条件”[4]。人的本质是由儿童陶冶和“造就而成”。儿童的本质是持續改变和发展中的“人”,是通过文化教育、文化习得和文化造就而持续成长和发展的“人”,直至走向体质健达、人格独立、心智成熟的成人。儿童发展在儿童人类学中的意义系指儿童的“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成熟”,是儿童接受教育而其语言、认知、情感、道德等智力与非智力持续发展的过程,囊括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社会)发展、道德发展、族群认同等。它是一种生长的改变,是幼儿从幼年到青少年,以至成年的成长过程[5]。儿童成长的过程与其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等文化资本紧密关联,与其所处的民族或区域语言、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不可分割。总之,儿童走向“成人”,是一个在自我认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下持续发展的整体过程。

(二)儿童发展是儿童文化习得的过程

儿童被看成活生生而正在接受文化教育发生改变的人,使儿童发展的研究成为儿童人类学理论中的重要部分[6]。人类学重视人的本质,教育学重视人的行为的改变,两者结合后的教育人类学着重在于:“如何促使人的本质发生改变,进而也促成人的行为改变。”[7]儿童发展是多元的、有差异的、变动的、持续的,它不只是身体的长大,也不只是行动力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蕴含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文化发展,包括个性、品味、道德、审美等。而这种文化的发展不是同一而标准化的,而是多元而个性化的,是基于个人成长的文化史而勾勒出的生长轨迹。

首先,在理论或理念上,儿童人类学的研究价值在于“儿童本质意义的发现”,探究儿童的本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关注儿童教育背后的文化因素,及不同文化对儿童本质的影响。教育人类学视域中的儿童不是长期不变的、被动的、不成熟的“人”,而是因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发展的、具有能动性的、独立主体性的“人”。这也是儿童人类学的先决条件及其研究的出发点。儿童人类学认为,儿童发展本质上是一种改变或一种“发展的形成”。每一个人都有儿童期,当他们发展成人时,他们所具有的本质,都是儿童本质逐渐改变而来的[8]。但这种改变或者发展在不同文化中获得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譬如,基于传统文化认知,父母会通过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18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