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的水利发展史.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珠江流域的水利发展史

?

?

?

珠江位于中国大陆南部,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个水系组成。珠江流域的水利起源晚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大致可分作5个阶段。

?

1.宋以前时期

这一时期珠江水利有零星记载。公元前219年兴建的灵渠是珠江流域最早见于记载的水利工程。早期的水运工程还有东汉熹平三年(174)完成的北江支流武水的航道整治工程。武周长寿元年(692)在今广西临桂区修建的相思埭,是沟通漓江和柳江的人工运河。咸通五年(864),又曾疏浚今广西博白县境内南流江上的北戍滩。汉唐间,农田水利工程以陂塘居多,较大的有连州的龙腹孤、增城的石陂、桂林的灵陂等。防洪工程有唐景云(710~711)年间在邕州(今南宁)对岸郁江上开的分洪渠道和贞元十四年(798)在桂林东南筑的漓江回涛堤等。

2.宋元时期

从北宋开始,水利事业有了迅速发展。流域北部在今连州、韶关、南雄,南部在今广州、肇庆、中山,西部在今南宁、桂林,东部在今惠阳、龙川等地,均有灌溉工程(多为陂塘)兴修的记载。据统计,在珠江三角洲,宋代已有堤围28处,堤长总计66000余丈,围内农田面积24000余顷,主要分布于三角洲西北边缘。著名的有桑园围、长利围、赤顶围、香鹅围、金西围等。其中位于今佛山市的桑园围有农田18000余顷。大型防洪堤这时也开始修建。位于今东莞东的福隆堤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全长12000余丈,保护东莞93乡居民和21000余顷耕地。12条咸潮堤也于同时修建,共长四千一百余丈,以抵御海潮内侵。此外,在三角洲顶部还有其他一些较小的防洪堤。这一时期城市供水工程以广州修建最多,有甘溪、四井等,还有称作六脉渠的排水濠渠。宋代还多次修建广州港。大中祥符四年(1011),广州知府邵煜修建广州城内濠作避风港。庆历三年(1043),魏瓘在广州通海水道上修建船闸两座。绍定三年(1230),时人又将这两座船闸改建为各宽1丈多的双门复闸。宋代在广东一带普遍使用灌溉提水机械,较多的是用流水转动的筒车、水碓、水碾等水力机械。

3.明清时期

珠江流域水利有了更大发展,灌溉工程普遍兴建。据《大清一统志》记载,肇庆府共有陂塘27座,其中灌溉面积在一百顷以上者共有6座,在一百顷以下者有5座,未记具体灌溉面积的有16座。桂林府塘堰也有17座之多,其中南北二堰灌溉面积达两千余顷。云南南盘江流域自明代以来,兴建的著名灌溉工程有宜良县的文公渠,是自阳宗海引水的渠系工程,旧有规模不大;洪武二十九年(1396)扩建后改称汤池渠;嘉靖(1522~1566)年间文衡再次扩建,称文公渠,下有支渠水口72个,灌田六万余亩。贵州西南北盘江流域的灌溉在清代也有较大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堤围,据统计,明清两代共修建370余处,堤线共长四十五万余丈。其中明代堤围仍主要集中于西江及其支流,后又向北江扩展。著名的防洪工程有位于高要县(今肇庆高要区)东建于洪武元年(1368)的水矶堤,长三万五千余丈,保护农田七百余顷。到了清代,三角洲范围迅速扩展,堤围也向东江及滨海区发展。清代中期以后,新会、中山等地滩地开发迅速,并且采用了促进海滩落淤的工程和生物措施,堤围建设更加发展。明清以来,珠江三角洲出现了桑基鱼塘的生产形式,即围堤上种桑,堤围之中挖塘养鱼。桑叶育蚕,蚕粪、蚕蛹养鱼,鱼粪转而肥育桑树,从而构成了桑-蚕-鱼-桑的良性生态循环。清代末年,桑基鱼塘已达一百多万亩。明清时期,珠江上游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道淤积因而增加,加上堤围盲目兴建,使河道排洪能力降低,洪水位提高,堤防高度也陆续增加。这一时期人工运河也多有兴修,以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4)开凿的联系南流江和北流江之间的运河较著名,运河长20里,打通了珠江直接通往北部湾的航线。

4.近代水利技术引进时期

中华民国以来,珠江流域出现应用现代水利技术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上游南盘江、北盘江以及广西地区,在三四十年代灌溉工程修建较多,比较著名的有始建于1937年的云南宜良县的龙公渠和弥勒县的甸惠渠,以及始建于1942年的广东乐昌西坑水灌区等。这些都是有坝取水渠系工程。由于珠江三角洲洪水灾害加剧,1914年成立督办广东治河事宜处(后多次改名),这是珠江下游第一个水利专管机构。当时曾引进新技术,开展水文测验、河道测量及整体水利规划等基础工作,对不合理的堤围,也进行了一些整顿。1915年珠江下游出现特大水灾,淹没农田30万公顷,灾民365万。珠江三角洲防洪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清末以来,关于珠江下游防洪的意见主要有上游水土保持,下游开分洪道;疏浚河道和裁弯取直;修建拦河水库和水闸;整治堤围等。而实际做的除整理和加固堤围外,只结合航运疏浚了一些河道,修建了几座防洪水闸,著名的有东江的马嘶闸、北江的芦苞闸、西江的宋隆闸,其中以192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