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郊区城市化研究述评及展望.docx

中国郊区城市化研究述评及展望.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国郊区城市化研究述评及展望

?

?

关键词:郊区城市化研究成果综述展望

[]F291[]A[]1000-7326(2012)06-0018-03

中国的城市化以郊区城市化为主,郊区城市化对城市产业的集群与升级非常有利,而且能促进城市聚集和扩散效应的发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避免“农村病”[][]。但也有学者认为,郊区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中心城区过分拥挤、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落后和发展空间不足的压力的同时,带来新的经济、社会问题[]。

中国郊区城市化研究的开展历时三十余年,最早从介绍西方郊区城市化的现象、总结其研究方法开始。总体上看,中国的郊区城市化水平滞后于郊区经济发展水平,专门针对中国郊区城市化的研究也相对滞后,自1986年孙洪祥发表《上海郊区的城市化趋势》一文后[],学术界对郊区城市化的研究才缓慢展开。随着上海、广州、北京、成都、南京等大城市郊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对郊区城市化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特别是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里,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郊区和郊区城市化的定义

1.郊区的定义

对郊区定义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问题上:第一,“城中村”是不是郊区?第二,城市附近的郊县到底是一个独立的城市还是郊区?针对这两个争论,有学者从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提出“大郊区”的概念,认为现代的郊区是指城市周围在行政管理上属于这个城市的地区。中国的大城市不仅有郊区,而且将郊区明确分为近郊区与远郊区。显然,大郊区包括城乡过渡地带和城市附近的郊县。从性质上讲,“城中村”也属于郊区的范畴。可见,郊区概念具有时空相对性的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郊区逐渐演变成市区。从发展趋势看,广义的郊区概念越来越得到认同。

2.郊区城市化的定义

郊区城市化定义的研究经历了这样一个转变:从20世纪90年代单纯从地域或人口角度的定义转向包含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定义。这种转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郊区城市化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的转变。尽管学者们对郊区和郊区城市化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从本质上看,郊区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只是意味着地域、人口向城区的空间迁移,它应包含多方面的内涵,其基本目标是使郊区居民在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福利、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方面和市区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最终目标,是构造一个比市区更好的生态环境。

二郊区城市化的特征

1.整体特征

国内学术界主流意见认为,郊区城市化具有不同于乡村城镇化和一般的城市郊区化的特点。方辉振认为与乡村城镇化相比,郊区城市化进程更快、规模更大,过程更稳、动力更强。郊区城市化独特的发展特征表现在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和矛盾性、产业发展的集聚性和集群性、社会存在的中介性和过渡性、社区发展的类别性和差异性、居民行为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等方面。

2.地域特征

基于郊区城市化的现状考察,有学者对中国部分大城市郊区的城市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除北京地区以外,研究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大城市,而对北部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北京市农研中心城郊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北京郊区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郊区城市和城市郊区化合流、四种类型、四个层次并进三种趋势。其中四种类型指被动型城市化、主动型城镇化、农民异地迁居型城市化、原地改造型;四个层次指近郊区农村的城市化、区县新城进入规划范围的农村的城市化、中心城镇规划区内的农村镇化、一般农村地区的新村建设或郊区新型社区建设[]。

三郊区城市化水平的测量

概括起来,空间因素下的指标有城镇数量及密度,包括城镇数量、城镇密度、中小城镇比重指标等;人口因素下的指标有非农业人口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指标等;经济因素下的郊区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指标等;社会因素下的社会劳动力就业保险率、万人医生数、万人在校中学生数指标等;居民生活因素下的指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反映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化的指标,如自来水普及率、用气普及率、用电普及率、城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等。第二,反映居民生活城市化的指标,如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恩格尔系数、农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比重、每个劳动力人均日工作时数等。

四郊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郊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郊区城市化发展所必需的动力,以及相关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构成的综合系统,而“比较利益—互补利益—选择利益”共同构成的利益关系链,是郊区城市化的基本动力。这个问题一直是郊区城市化研究的焦点。综观以往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1.城市集聚扩散力与乡村内生驱动力

宋扬、徐强、邹建平等把郊区城市化的动力概括为城市集聚扩散力与乡村内生驱动力两

文档评论(0)

136****6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