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隐喻能力的国际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研究.docx

培养隐喻能力的国际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培养隐喻能力的国际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研究

?

?

于婧阳

摘要: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能力对目的语的词汇习得数量、语言输入能力、语言输出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隐喻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为研究对象,初步归纳了在汉语词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隐喻能力的情境教学法、语境推测法、隐喻词结构分类法以及词义理据对比法,通过对这些词汇教学方法的分类研究,为近义词、多义词以及熟语的讲授提供必要的启示与启发,旨在探求提高汉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途径及高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隐喻能力汉语词汇教学教学方法

一、隐喻能力与二语习得

隐喻能力,即在目标语中通过隐喻性结构和其他认知机制对概念进行映射或编码的高级语言能力。[1]Danes提出,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标志,二语学习者只有获得本族化的隐喻能力才能达到概念流利。[2]二语习得者由于对目的语概念系统缺乏认识,经常依赖母语的概念系统来套用外语表达,导致产生部分不合语法的偏误语句。在言语产出中,即使使用了一些概念隐喻,也多半显得词不达意。这是由于概念认知系统是在人的主体认知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产生的,有着深刻的民族性印记。二语习得者需要重构概念系统,通过建立目的语认知框架,用目的语的概念系统支配目的语的表达,学习在目的语的认知语境中来感受、认知和表达世界。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思维。语言的经济性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词汇的隐喻认知机制,通过概念投射,建立词的引申义。这种现象存在于近义词、多义词、惯用语、成语等词语中。人们利用隐喻认知在大脑中构建意象图式并进行词汇产出,二语习得者如果能够识解词汇中存在的这种认知图式,便可加强词的记忆、辨识、理解和运用,提高二语习得效率,减少词汇应用偏误,使二语习得达到高层次的语言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贯穿始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应该努力探寻汉语词汇的隐喻认知规律,将其应用到词汇教学中,使汉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中培养隐喻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

1.情境教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在与习得者相关联的情境下进行,积极主动和自主操作是学习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目的语环境,为学生语言信息输入提供最恰当、最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帮助学生外语知识能力的习得和发展。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时,会产生较高的效能,因此在学习和认知基本上是情境化的。[3]在词汇教学中,具有隐喻意象的词汇通常是由两个参数构成,显性参数A和隐性参数B。A对于我们常常是具体而熟悉的,B在我们的认知图式中是陌生而抽象的。我们在识解源域A对目标域B的映射过程时,需要以简单熟悉的方式或是工具来解构这一映射过程,这样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加强记忆,刺激隐喻能力的形成。[4]情境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创建,即直观情境和语言情境。

(1)直观情境教学

实物、图片、动作和视频是直观情境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教学要素。这些教学要素对具有隐喻机制的某些词汇是良好的诠释工具。例如,讲授“鼻尖”“漆黑”“笑面虎”“杯弓蛇影”这四个词时,就可以分别通过呈现实物“鼻子”,出示图片“油漆”,展现“笑容”“老虎”和播放成语动画“杯弓蛇影”来开展词汇教学,在习得过程中通过用直观的源域A(鼻子最尖处、油漆、笑脸和老虎、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来诠释目标域B(鼻子的某一部位、黑的程度、面慈心狠、疑神疑鬼),来建构隐喻的映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2)语言情境教学

教师在词汇课堂中,可以将隐喻词进行串联,建构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语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或复述,强化头脑中的认知隐喻结构,加强理解。例如,“拔苗助长”这则成语讲述的是古时一位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这则典故本身是源域A,它映射的目标域是生活中一味凭主观愿望做事而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现象B。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复述这则成语故事的方式来增强习得者对源域A的熟悉度,当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始源域”在汉语学习者头脑中不断地加深印象后,才可能更为顺利地构建从源域A到目标域B的映射图式。[5]

(3)创设问题情境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我们认为思维从问题开始,又深入问题之中,它始终和一定的问题、任务联系着。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维。[6]因此,词汇教授过程可以创设情境式的问题来讲授词汇。例如,在讲解“纠结”一词时,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情境法和创设问题情境两种方式来进行词汇的教授。首先,教师呈现图片“缠绕的树枝”来讲授“纠结”一词的核心义项。目的是构建学习者对于“纠结”一词的始源域的心理意象图式,接下来教师开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当你和女朋友或男朋友吵完架,对方总也不接你的电话时,你的心里是一种什

文档评论(0)

183****97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