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打击商业贿赂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docxVIP

公安机关打击商业贿赂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公安机关打击商业贿赂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

?

?

?

?

??

?

?

?

王鑫

[摘要]公安机关在打击商业贿赂犯罪方面存在五大难点:案件发现难、调查取证难、侦查协作难、定性定罪难和打击处理难。推进打击商业贿赂犯罪侦查工作的对策包括拓展案源渠道,提高发现商业贿赂犯罪线索的能力;转变思路,探索侦办商业贿赂案件新模式;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打击力度;选择重点领域和对象,扩大打击效能。

[关键词]商业贿赂犯罪;侦查;立案

DF793:A:1672-8653(2011)08-0064-03

自2006年5月中央部署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以来,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各地公安机关以查办案件为中心,围绕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金融信贷、商业物流以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易发生商业贿赂的重点领域和行业,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犯罪,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据了解,近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办商业贿赂犯罪案件6500余起,涉案总金额11亿多元,惩处商业贿赂犯罪人员5000余人,有力震慑了商业贿赂违法犯罪活动。[1]但同时也应看到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占同期所有经济犯罪立案数的比例始终非常小,尚不到1%。这个数据与社会普遍存在的商业贿赂的严重状态不符。[2]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当前公安机关在打击商业贿赂犯罪方面存在一些难点才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本文将重点分析公安机关在打击商业贿赂犯罪工作中存在的五大难点并提出合理对策,以期对打击商业贿赂工作有所裨益。

一、公安机关打击商业贿赂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当前公安机关在打击商业贿赂犯罪工作中存在五大难点:

(一)案件发现难

案源问题是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首要问题,也是关键问题之一。商业贿赂犯罪大多采取“一对一”方式进行,作案时没有第三者在场,且双方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往往共同隐瞒相关情况。同时商业贿赂犯罪一般没有明显的受害人,只要行贿人和受贿人均得到相应的收益,其他人很难发现。另外,少数企业领导法律意识淡薄,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在发现企业人员受贿时,往往以追回损失、辞退等方式对这些人作内部处理,而不向公安机关报案。随着商业贿赂的腐化进程的加剧,使老百姓对关系切身利益如医疗、建筑、金融等领域的一些“潜规则”予以默认,这种认知模糊使得打击此类犯罪失去了群众基础。近几年公安机关侦破的商业贿赂案件,大部分线索来源于侦办骗取贷款、职务侵占、挪用单位资金等案件过程中发现的。

(二)调查取证难

商业贿赂犯罪中,行为人为了达到其隐瞒犯罪的目的,往往采取多种方式对抗侦查,侦查机关即使发现蛛丝马迹也难以取得充分证据。行贿者、受贿者之间形成利益统一体,双方在犯罪过程中就极力避免留下犯罪痕迹,而一旦案发,双方多会订立攻守同盟,有的毁灭证据,给侦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当前公安机关查办的商业贿赂案件,“一对一”案件占了很大比重。证据体系主要是行贿方和受贿方的供述,缺少物证、书证和其他旁证。即使有双方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辅助,同样难以得到检察院和法院的认可。

(三)侦查协作难

由于我国在治理商业贿赂方面,缺少一部综合性的、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相关规定散见于效力、层次不一的各类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无法满足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现实需要,从而造成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的执法主体包括公安、检察、纪检、工商及行业行政管理等多家部门多头管理的现状。而各执法主体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制,行政执法、经济监管、或行业专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协作配合不够,线索移送不积极,案件移送率低,治理商业贿赂“以罚代刑”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多元管理未形成有效合力。

(四)定性定罪难

虽然《刑法修正案(六)》将商业贿赂犯罪主体扩大到公司、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了医疗机构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老师利用职务便利,实施收受贿赂的行为由公安机关管辖,但在实际办案中,侦查人员往往无法区分医疗、教育机构中哪些人员属于法律意义上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如医院的科室主任既有行政职务又是医务人员,学校中具有行政职务的教师等。另外对医疗、教育机构中内设部门领导的身份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根据现有司法解释无法作出鉴别。加上在案件管辖的历史沿革上的不顺畅,导致公安机关与检察院交叉管辖,甚至出现要么争相管辖、要么想到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不完善,公安机关与检察院、法院在追诉标准、证据要求、法律适用上的不一致,也千万商业贿赂犯罪难以认定。

(五)打击处理难

近几年公安机关虽然侦破了一批商业贿赂案件,但在某些地方,商业贿赂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的很少,进入审判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77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