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视域下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研究.docx

仪式感视域下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仪式感视域下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研究

?

?

马婷婷林美卿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心态,也是一种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仪式感是文化自信形成的内在“驱力”和标识,是文化自信的展演和情感“在场”。用仪式感连结青年成长中重要的思想和生命节点、构建日常的生活范式、充实虚拟的网络空间,架构起培育文化自信的结构性网络,让文化自信能展演能表达,能看见亦能被感知,是培育当代青年文化自信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仪式感;青年;文化自信

DOI:10.15938/ki.iper.2017.05.020

:G410:A:1672-9749(2017)05-0097-05

一、文化自信的生成機制

文化自信是一种对文化的身份和价值认同,是对文化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执着信念、对延续文化血脉的自觉担当;文化自信还是一种情感依归,它源于内心深层次的情感需要,是构筑精神家园的基石和民族凝聚力的依托;文化自信更是一种信仰,既是对文化核心价值的道德信仰,也表现为对文化象征符号的虔诚与敬畏,具有不容诋毁亵渎的神圣性和崇高性。

文化自信既是信念、情感、信仰的内化,也是一种外在可视化的存在,它形成于日常生活的经验沉淀,是人们衣食住行、迎来送往和风俗习惯的生活化呈现。由此,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应立足于自信心态的生成机制,着眼于生活的微观视野,关注青年的自我意识和情绪体验。

自信是一种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称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自信心态的建立要考虑社会变量,自信“来源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其次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再次是生存的乐趣与勇气;最后是做事的经历感知、体会与反思。”[1]文化自信是对文化身份和价值的自觉心理认同,亦应该在文化体验过程中自觉产生,要经过文化的认知、感受、接纳、认同、反思等阶段。

由此可见,培育青年文化自信的理想方式应该是:将抽象性、凝练性、隐喻性的价值观和各种文化形态进行创造性转化,经由一定媒介或途径融入个体生命成长历程中,浸润在日常生活细节中,让青年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满足一定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从对文化的认知、感受上升到对文化的接纳和高度认同;同时,青年对文化的认同和反思也会不自觉地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形成伴随其成长的文化记忆,文化记忆不断滚动再现,情感体验反复获得,情感能量的持续累积促使文化因子日益深入骨髓,文化自信得以牢固树立。

在这个过程中,对文化自信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的、由某种仪式或行为带来的渗进价值表征、且能满足青年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情感体验,用一个流行词汇来描述就是仪式感。

二、仪式感及其在培育文化自信中的作用

1.仪式感辨析

近年来,“仪式感”成为引领青年生活的时尚热词,《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你无趣是因为少了仪式感》《请别弄丢仪式感》等文章频见媒体网络,寻找生活中的仪式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青年发出了这样的宣言:“一个人也要好好地喝茶。……两个人的晚餐会因为一张餐巾变得浪漫”,他们认为“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事情”[2]。

到底什么是仪式感呢?欧美人类学学者很早就对仪式展开研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仪式感”一词,但对仪式中的情感体验不乏深入研究,例如兰德尔·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中提出“情感能量”[3]一词,指代仪式中产生的共同情绪或情感共鸣。在国内,仪式感似乎刚刚进入学术视野,对“仪式感”的界定尚不明确,例如,有学者认为仪式感是与心灵产生某种呼应的主体内在的感性活动,同时又渗透着与之对应的恐惧感、道德感、和谐感等具有价值表征意义的情感体验[4];仪式的味道是仪式感在生活世界中最直观的表现,人们内心对仪式的精神性需求就是仪式感[5]。

目前对仪式感的界定多集中于仪式场域,而在仪式感发轫的生活实际中,仪式感却并不局限于常规仪式。仪式感应当覆盖两个领域,一是指在仪式场域中,人们融入仪式情境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或情感体验。二是指在非仪式场域“拟仪式”般的主观态度和体验。它是一种生活理念和姿态,也是一种自我约束和个性表达。

与前者相比,后者表现形态更加多重、涉及领域更为宽泛。前者多指向集体仪式,后者更加突出个体行为和自我心灵投射。一直以来,一些学校仪式往往过分追求整齐划一和高度的政治化、形式化,存在“目的模糊、程序失范、形式扭曲、符号缺失和内容阙如等问题”[6]。学校集体仪式魅力的衰落,是青年强烈追寻生活仪式感的动因之一,他们希冀营造生活仪式感获得相应的生命体验,以填补人生仪式的空缺。

仪式感可以在仪式场域和非仪式场域中获得。在仪式场域中,成功的仪式能够通过象征、符号、声音、色彩等元素的运用,创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文化磁场,营造出超脱日常生活、跨越时空的情境氛围来唤醒仪式感。

而在非

文档评论(0)

159****8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