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与环境史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文献与环境史研究

?

?

?

?

?

??

?

?

?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与环境的关系史就出现了,愈到后来,两者的互动愈益密切,与当代的关联性、延续性愈益显著。无论是基于学术,还是现实,环境史研究的必要性都更加迫切。随着研究方法的更新与材料的发掘积累,文献成为晚近以来环境史研究中涵盖面最广、信息最为丰富的材料之一,以此建立的环境要素序列的分辨率和准确性也越高。②

中国文献典籍非常丰富,展现了我国环境史研究的独特魅力和广阔前景。不过,据以研究也有不便之处:总体来说,是文献总量异常庞大,分藏各地,查找、掌握实属不易。其中关于环境的记录或隐或现于各种典籍之中,且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含有作者的主观臆测与倾向,有的存在错谬与疏漏。在环境史研究中,既需要广泛阅读查找,又需要审慎鉴别分析,然后才能根据文献是否适用研究对象而决定是否加以利用。兹以明清时期为例略作说明。

一、灾害统计

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若引发灾害,更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记录,留下的专题文献也相对丰富。这些文献记录常常成为今人考察历史上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

学界通常对灾害发生的种类、级别、频率、地域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冀以揭示各类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就方法论与研究思路而言,无可非议。不过,在开始统计分析之前,需要了解所用文献的来龙去脉、编纂背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掌握其收录原则、统计口径、误差等等,不能找到即用、草率从事。如在清代全国性的灾害研究中,《清史稿·灾异志》记载了清代的多种灾害与异常现象,篇幅不大,使用方便,是利用率最高的史料之一。直至今天,仍有不少论著将其作为清代灾害统计的基本依据,或以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不然。

笔者曾在台北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查阅《清史稿·灾异志》的原始编纂档案,可知在今本《清史稿·灾异志》之前,至少存在“第一次稿”、“第二次底稿”和“定稿”三个版本,三者是依次关联的连续系列。文献编号030006-册封面的原始说明即称:“此第一次稿太多,已删去大半”。若是文字删繁就简,或是内容剔除荒诞,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经笔者查阅核对,发现其中包括对灾害内容的删除,有些显然是随意行事。如用“第一次稿”与通行的中华书局标点本《清史稿》对照比较,可以发现《清史稿.灾异志》有不少错乱遗漏。以咸丰六年(1856)蝗灾为例,标点本《清史稿》与“第一次稿”的蝗灾记载均较多,但经比对,前者除月份之误外,又将望都、乐亭、武清、平谷、湖州、定海、武昌、钟祥、京山、德安、黄安等地的蝗灾记载用笔勾销,仅一年之中就缺漏了10余州县,可见《清史稿·灾异志》问题之严重。甚至还造成连续多年无蝗灾之假象,如同治一朝即付阙如。然而根据地方志及私人文集,仅同治元年(1862),华北、江南等地就有蝗灾记录,何况《清史稿·穆宗本纪》同治元年八月还记载:“诏顺直捕蝗”,足见《清史稿·灾异志》之疏漏。笔者认为,《清史稿·灾异志》或可作为灾害研究之参考,而绝不能作为系统分析的基本依据。

其他正史中的《五行志》或《灾异志》,也是学界统计某朝灾害的重要史料,由于其编纂档案不存,所以无法如上述《清史稿》一样进行比对分析。然而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亦可甄别订正。例如明代,若以地方志或《明实录》来统计分析灾害,其误差比《明史·五行志》要小得多。有学者根据《明实录》统计明代蝗灾,除崇祯朝之外,计有137次,较之《明史·五行志》的60次蝗灾记录就多出一倍有余。①

由此看来,以《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进行灾害统计,无论采用何种统计手段,都无法弥补原始数据大量缺失等因素造成的失误与缺憾。

二、降水分析

环境异常、自然灾害值得重视,但人们主要还是在常规环境下生产生活,此类环境更值得深入探讨。

降水属于日常天气变化,较长时段的降水纪录可用以研究气候变迁。在使用仪器观测之前,②清代官员的雨雪奏报是该方面的典型文献材料,其直接目的是报告各地近期降水情形(其中也偶有降水异常)。此类奏报数量多、地域广、系统性强、分辨率高。降水起始有时精确到时辰,地点范围以府县居多,信息来源多是地方大员的亲历或是属员的汇报,亦有赴任、钦差大员的奏报。除对降水的定性描述之外,有的还有起讫时间、渗透土壤深度或降雪厚度,后者以尺寸表示,即所谓的“雨雪分寸”。这些奏报至今仍保存在海峡两岸的清代档册之中。[来自W]截至目前,只有个别学者用以重建乾隆以来黄河中下游的降水变化序列,时间分辨率可以精确到年、季。①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对雨雪分寸奏报做出初步评价:“精确度不一定很高,但有一定的可靠性。”②此后,笔者尚未见到对此档案进行逐一整理的具体甄别评估意见。对雨雪分寸奏报的详备评价尚待来日,为此需要阅读、鉴别大量的原始奏折。笔者阅读若干此类档案时发现:其一,定性描述存在笼统性与伸缩性,且有的失误是屡

文档评论(0)

159****4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