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善与他的丝绸之路货币研究与收藏.docx

杜维善与他的丝绸之路货币研究与收藏.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杜维善与他的丝绸之路货币研究与收藏

?

?

土樾

海上闻人杜月笙之子、旅居加拿大的古代钱币研究和收藏家杜维善先生,前后多次对上海博物馆慷慨捐赠,使得上海博物馆在货币类文物收藏中,建立起一支种类独特的收藏体系——丝绸之路古代国家货币(图一)。

杜维善对博物馆的慷慨馈赠,并非一时兴之所至,如同他长期对古代钱币的收藏与研究一样,是一个持之以恒、逐步推进的建设工程。

第一次见到杜维善先生(图二),是在他上海博物馆的顾问办公室里。杜先生身材高大,举止儒雅。上海话说得慢,听着舒服。作为老上海人,尽管知道的很多,但他并不愿意多谈显赫的家世和上海滩掌故轶闻。他最喜欢谈的还是中外历史、文物钱币,还有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研究与收藏的缘起

问起是为何开始的古币收藏?老先生说了个听上去犹如孩子般赌气的起因。

他说:“当时很年轻,从澳大利亚留学毕业,就回到台湾工作,在政府里做一个普通公务员。每天中午,都会去机关附近的商场里吃饭,饭后一边散步,一边看看古董店里的藏品。有一天,看见柜台里放着的中国古钱,因为好奇,就向老板咨询古钱的时代和不同古钱的特征。没曾想老板答不上来,还呛我一句,‘我不知道,你想弄明白,就自己买回去研究好了!一赌气,我就真把这几个古钱买下来,带回家研究。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古钱收藏和研究之路。”

在台湾时,杜先生曾寻见一枚找了许久的古币,但藏家不愿割爱,所以开出了大致相当于一幢房子的天价,希望此举能够挡住杜维善收藏之愿。但没料到的是,杜先生立即回家向银行抵押了房子,揣着现金就找了回来。因为这一“豪举”,有泉友戏称他为“钱痴”。他的夫人谭端言更是经常向朋友“抱怨”:杜先生将家里可用的“活钱”,全变成了无法使用的“死钱”。

原本以为这该是怎样一个独具慧眼和增值投资的心路历程,可竟然开始的这么简单。老先生笑着说:“要真这样就糟了,单是用房子去换古币的那次,就可以赔得很惨。正因为我收藏是为了了解和研究古币,而不是做买卖或投资,人家才没拿古币换我的房子,还和我交了朋友,后来更为我的研究,无偿提供了许多资料。”杜先生总结,正因为他的用意不在于投资与增值,才会在后来得到那么多国内外泉友的帮助,才会在收藏上取得一点成绩。

看上去是赌气引发的收藏和研究,但我们还是能感觉到,杜先生心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眷恋,通过对钱币文物的收集、把玩和研究,实际上是通过独特的视角去重新观察传统的历史文化。一枚小小的钱币,带给杜先生一个大大的世界。

传统文化的熏陶

与杜先生接触多了以后,逐渐明白,杜先生这种独特的收藏意识,也并不是无源之水,其实与他童年时的家庭影响、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1933年,杜维善出生于上海,是上海近代史的传奇人物杜月笙的第七子。杜月笙很早就出来闯荡江湖,受教育不多,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对文化人极为推崇。对比同时代多数人而言,杜月笙对子女的教育,可谓是极其看重的。杜先生回忆,“小时候,要背很多书。父亲在其他事上管教并不多,但独对此事非常认真,常会考察背书,背不出来就要打手板”。很小开始,父亲就命他师从蔡子玉和陈微明学习古文、练习书法。每当父亲在与文化人往来时,会有意命他们兄弟出来端茶送水、一旁侍立陪客,让孩子们感受文化与精神的魅力。杜先生还记得,年纪小小的他,就经常为章士钊先生磨墨、陪侍写字,至今记忆犹新。

“更有意思的是,他虽然自己文化不多,却极为开明。很小的时候,他就为我找了法国人专门教授法文,后来又學了英文。”杜先生回忆,正是这些扎实的“童子功”,让他可以方便使用多种外文资料,及时了解外国同行的研究动态,并与他们展开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外许多研究中国古代货币的学者,正是通过他来重新认识中国的钱币研究状况。

少时的学习使杜先生深受传统文化浸染,后虽留学澳大利亚,继而旅居台湾、香港,后又迁居加拿大。长期漂泊,但杜先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始终未变,这两大情结也始终贯穿于他的收藏与研究事业中。

小钱币大世界

多年前,上海博物馆印行了杜维善所著的《丝绸之路古国钱币》一书。在该书的扉页上,摘录了他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收集和研究是形成主要收藏的关键”。在这个方面,杜先生知行合一,“收藏而不做研究,和仓库保管员有什么两样?”在杜先生看来,没有研究的收藏,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杜先生开始收藏研究中国古币时,才发现当时台湾对古币有深入认识的人并不多。几位志同道合者交流观点、互相学习,很是开心。当时甚至有一些古币,就是因为了解的深入而提高了价值。当然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缺书也缺资料,他千方百计地收集大陆出版的考古报告,因为这些有关出土文物的科学报告,非常有益于问题的研究。

“逐渐发现古钱币文物虽小,但涉及问题却并不少,研究起来并不容易。”杜先生在回忆早年研究经历时说,“钱币犹如一个小小的U盘,体量并不大,内涵的信息量却极大。钱币除了

文档评论(0)

183****9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