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VIP

精品解析: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外国语学校

2022—2023学年度(上)高2024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人性论”,实际上就是关于人的本性、本质是什么的理论。它是社会伦理、政治、宗教、哲学等各种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卢梭曾经说过:“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如果我们“不从认识人类本身开始”,我们就不能认识社会的各种问题。这就是说,必须从研究人开始去研究社会各种现象。今天我们开展人性论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而且将推动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研究的深入开展。

(摘编自莫法有《试论中西哲学史上人性论之差异》)

材料二:

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通过对“性”与“习”的比较论述了人性的先天性,认为人性在本质上就是人所具有的先天的或者说与生俱来的本性,它不是任何后天的、人为的东西,而后天的、人为的东西属于“习”的范畴。但是,孔子并没有言明人性的内涵,也没有将人性问题直接限定在道德的范围之内,所以使人性问题没有成为道德问题的重要内容。孔子将“性”与“习”相比照,从“性”与“习”的本质区别的维度阐明人性的先天性,这是其高明之处。如果没有“习相远”作为参照,仅言“性相近”,是看不出人性的先天性的,至多只能得出人性的相似性乃至相同性的结论。

对于孔子所言的人性的先天性、人性的与生俱来的本质,儒家后学、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也是赞同的。孟子曰:“形色,天性也”(《孟子·尽心上》),认为身体与容貌是天生的,有以先天性来解读人性的本质的意味。至于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暂且不谈其以仁义为人性内涵,其以人之“所不学而能者”“所不虑而知者”为人性的本质,也是对孔子人性的先天性的发挥。

(摘编自陆建华《性朴、情欲与性恶:荀子人性论的三个层面——兼及先秦儒家人性论》)

材料三:

既然性朴乃荀子对人性的基本认定,那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会对对此视而不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荀子“人之性恶”的论断太显眼,从而掩盖了性朴的论断。其二,以孟子之性判断荀子之性,没有认识到两者乃名同而实异。孟子所说之性乃人之异于禽兽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而非指人生来即具有的一切本能”,或者说是人的本质,因此只能有性善之论;而荀子所说的性,并不排斥人禽之同者,以孟子为标准判定荀子,只能得出荀子为歧出乃至异端的结论,至于其性朴之说也就无关紧要了。其三,对“伪”的误解。《说文解字》云:“伪,诈也。”这一负面的解释十分流行,以至于很多人并没有认真思考荀子所说“伪”之含义,进而强化了性恶说而遮蔽了性朴说。其实,荀子所说之“伪”并未“诈”。杨倞云“伪,为也”,意为“作为”。梁涛先生指出“伪”的本字即心在思虑后的选择、行为。无论是释“伪”为“人为”还是“心为”,都比以“诈”释“伪”有利于认识荀子人性学说的全貌。

荀子的人性学说若仅停留在性恶的层面,则显然有背离儒家立场之嫌疑。使荀子人性学说重现儒家特色的,是其人性学说的第三层次:人性向善。

人性如何向善?荀子给出的方案即化性起伪:“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化性起伪除了礼义、法度之外,还离不开师法的作用:“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因为,师乃是礼义法度的三本之一:“君师者,治之本也。”化性起伪的另一个手段是乐:“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又云:“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当然,在化性起伪的过程中,更需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积极地修为(“为学”),并且要“不可以已”,如此才能性道相合,最终达到“与天地参”的境界。如此,荀子设计了一套人性迁善的可行途径。

总而言之,性朴、性恶与向善是荀子论性的三个层次,其中,性朴、性恶是人性的实然状态,而向善则是人性由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进发与超拔。但实然毕竟不同于应然,因此我们不能将人性向善等同于人性本善,更不能说荀子是性善论者。毕竟,人性向善只是一种倾向、意愿与潜能,要变为善的现实,还需要一个修为的过程。由于人性向善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因此人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未完成状态。如此看来,荀子的人性学说蕴含着将人性动态化的倾向,很自然地,荀子理解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未完成的存在者,这也蕴含了王船山“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的种子。

(摘编自王军《性朴、性恶与向善:荀子人性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学语文、数学相关练习及复习资料;商业综合体商管管理资料;建筑工程相关技术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