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言能尽意”.docxVIP

论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言能尽意”.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言能尽意”

摘?要:魏晋时期玄学家们多为赞同“言不尽意”的观点,认为只有忘言才能得象,只有忘象才能得意,否认亦或怀疑概念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西晋时期欧阳建逆社会之众,主张“言能尽意”,并著《言尽意论》一书阐明自身观点。而刘勰同样与众多学者背道而驰,在《文心雕龙》中更倾向于“言能尽意”的观点,其原因值得探析。

关键词:《文心雕龙》;言意之辨;言能尽意

作者简介:赵文晶(1995-),女,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02

刘勰将“言意之辨”的思考转向了语言本体内部的辨析,从“意”到“言”,就是语言内部的外部转化问题。从意象到语言的生成过程中,刘勰先肯定了“言”与“意”之间存在着“言能尽意”与“言不尽意”两种情况,即“密则无际,疏则千里”。刘勰在《神思》篇字里行间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是肯定语言的表达功能,认为能够做到“言能尽意”,但只是需要做到“密则无际”要同时达到很多条件,作者本身要具有“博见”,写作时要做到“虚静”,同时还要利用声律、比兴等技法,结虑司契,垂帷制勝。再者庄子将托于言声的东西视为物之糟粕,将可以“意致者”视为物之精粹。倘若将可言声之物视为糟粕,那么又何必“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已是糟粕,又何必宗经。则刘勰的主导思想不赞同庄子“言不尽意”的观点,而是倾向于“言能尽意”。

但刘勰也没有否认思维中有许多微妙之处,是文辞难以言传的。对于语言的局限性,刘勰积极地对语言进行“改造”,对语言抱有十分积极的态度,通过提出“义生文外”的理论,主张言语本身之外可呈现作者本意,《隐秀》篇就是“义生文外”理论的集中体现。刘勰之所以提出“义生文外”的理论是为了“言”能够达到“尽意”,拯救“言不尽意”的情况,能够将作者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传递给读者,读者能够充分地接受,这才是“尽意”的效果。黄侃言:“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然而不可不力期其传。”[1]从中可以看出文学创作者都在为了突破语言的极限性而为之努力,力求将有限的语言发挥无限的功能。刘永济在《文心雕龙校释》中记载:“盖隐处即秀处”[2]也就是说,“隐”与“秀”是不可分割的。隐秀让人们体会到了文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在《文心雕龙》的其他篇目中,也都体现出“隐”。“隐”与“秀”两者相互依存,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真谛所在[3]。

魏晋时期玄学家们多为赞同“言不尽意”的观点,认为只有忘言才能得象,只有忘象才能得意,否认亦或怀疑概念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而刘勰同样与众多学者背道而驰,赞同“言能尽意”的观点,这与其自身的思想基础、写作文风、生活心态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内儒的思想基础

儒家认为要想做到言能尽意是很困难的,但圣人却还是能够做到的;道家认为言尽意是做不到的,言只是一个象征意义的工具。首先,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是尚儒的,其内在的尚儒思想是认为“言能尽意”的一个思想基础。

原道、征圣、宗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儒学传统,《文心雕龙》开端三篇的篇目名称即为《原道》《征圣》《宗经》,由此可见儒学传统在书中的分量与地位。《原道》篇记载:“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言明道是圣人通过文字语言来体现出来的,也就说“道”是可以言说出来的,言说者是圣人。《征圣》篇记载:“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征圣是以圣人为师,向圣人学习如何“垂文”,如何“垂文”便要宗经。《宗经》篇记载:“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如此即可写出雅正的文章,这就是“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融合。在《序志》篇记载:“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4]由此可见,刘勰在经学玄学化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将自己的“论文”与经学家马融、郑玄“注经”视为同等地位与价值,可见儒家思想在刘勰心中的地位之重。

在《序志》篇中,刘勰讲述了自己在梦里与孔子相会,并与之南行的场景,由此可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是在塑造一个以孔子为绝对权威的圣人形象,也因此刘勰在《征圣》中告诫作者只要能够遵循圣人“立言”的原则与标准,文章则定会写得通达。反观《原道》,此篇中的“道”也成为了众多学者探究的话题,“道”究竟是老庄的“自然之道”,还是儒家的“圣人之道”。取刘勰的龙树中道观思想,此“道”也可以理解为从主体论上看指的是儒家的“圣人之道”,从方法论上看是老庄的“自然之道”[5]。但刘勰在《原道》中仍是以儒家为主体,“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6]《文心雕龙校注》中注曰:“玄圣,孔子也。”[7]由此可见,在《原道》中是以孔子曰为圣,以其“立言”为最高原则。

(二)反对浮靡文风

刘勰在《序志》篇中明确指出其写作《文心雕龙》的目的是企图矫正不良文风,此不良文风主要指的是

文档评论(0)

jy6112jy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库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