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恩科重要性分析.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清代恩科重要性分析

?

?

[摘要]清代的科举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从考试内容上来看,无疑是对之前朝代的总结与集大成。在有清一代的113科乡试、114科会试(含博学鸿词科)中,恩科乡、会试有25科,若加上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以及加科,则除每三年开一科的定制之外,共计30科。占据清代科举考试开科数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学术界目前对恩科的重要性认识并不足。笔者通过对入关后历代皇帝开科取士中恩科比例进行分析,以期引起相关学者对清代恩科的重视。

[关键词]清代;恩科;重要性

清代定鼎中原后延续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从顺治三年丙戌科起至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除重大情况(如战乱、贡院变故)之外,一般严格遵行每三年一开科的制度程式。清代在沿用了明代科举考试制度章程和考试内容等的基础上,又吸取并完善了明代恩科制度。恩科宋代即有之,延续至清代为开科之鼎盛。恩科又称加科,是在三年开科制度之外增设的乡、会试,多在遇到皇帝、皇太后的寿辰,或新皇帝即位等吉庆之事时,特别增设的科举考试。清代恩科又因开科缘由不同有万寿恩科、登极恩科之分。纵观有清一代,除博学鸿词科、加科之外,共有113科乡试,114科会试,其中恩科就有25科。其所占比重为23%,恩科次数之多,成为清代科举考试的显著特点。自康熙五十二年为庆祝康熙皇帝六旬万寿而开设的癸巳恩科乡、会试,是清代恩科之始,并规定“嗣后每遇十年,皇上万寿正诞即加一科,亿万斯年,永为定例”[1],至德宗甲辰恩科终,各朝皇帝无不对恩科怀有极大兴趣。其原因不仅仅是皇帝逢喜事普天同庆,更是为缓解由文风之盛而导致学额增加的压力。本文通过对清朝历代皇帝开设恩科比例进行分析,并源引清实录中检索“恩科”出现的次数,得出相应数据。旨在佐证清代恩科在清代科举考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一、恩科在清代科举中的地位

清王朝自顺治三年为笼络汉族士大夫阶层并为新王朝吸收治国人才而开的丙戌科,成为清王朝采用科举手段选官的开始。清王朝又经过多年的兴学校、育人才,到康雍乾之际,文风日盛,士子想凭借科举出仕的生员越来越多,然而三年一举的乡、会试,录取名额又非常有限,让许多士子终老于场屋看不到出仕的希望。自康熙五十二年癸巳特开恩科后,其后各朝代帝王无不对“恩科”怀有极大热忱,以期增加录取名额,从而达到“鼓舞而振兴”士林的目的。

1.恩科在各朝代会试中所占比例(清世祖——清德宗)

笔者认为顺治朝加科即为清代恩科的早期时代,故列入表中:

2.“恩科”词汇比例

通过对表一表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出恩科在清代科举考试中的情况,表一中由世祖至德宗,恩科次数逐代增加,在清代开科总次数中的比重逐代增大,其比例由最初圣祖首倡恩科的5%增加到德宗时期的31%,其中世宗对圣祖朝恩科之制的继承与弘扬是清代恩科兴盛的重要原因。雍正帝在即位之初,就谕礼部、工部、国子监“朕即位之始。即开恩科。诚以科目一途、实关用人取士之要。”[2]这不仅佐证了雍正帝对恩科的重视,也更明确增设恩科其目的是为“用人取士”。乾隆帝即位之初,即开乡、会恩科,并谕曰“国家大典。首重抡才。我朝培养多年。人文日盛。是以皇考御极之初。于三年大比之外。特开乡会恩科。广罗俊乂。所以鼓舞而振兴之者。至为周备。今朕缵承统绪。照雍正元年特开恩科之例。举行兹典。乾隆元年。系丙辰会试正科。著于八月举行乡试。乾隆二年二月举行会试。以副朕兴贤育才之至意。”由此可见在清朝培养士子多年的现实条件下,恩科会试录取人数也在此时期达到了顶峰,为1297人,占乾隆朝进士总人数的24%,在人文日盛而科举名额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恩科则起到了缓解学额压力的重要作用。表二数据显示在高宗纯皇帝实录1500卷中,“恩科”词汇出现次数高达64次,更印证了恩科无疑是乾隆帝为嘉惠士子鼓舞士林所采取的重要手段。

二、恩科在清代科举中的作用

牢笼士子是科举的重要功能之一,士子们为了金榜题名,寒窗苦读埋首场屋,以期实现学而优则仕的政治理想。然而科举人口的不断膨胀,使选拔性的科举考试竞争十分激烈,有的士子竟连续参加科举考试几十年之久,甚至老死于考场之上。少之又少的录取名额,无疑使落第举子产生困不逢年的失落感,极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铤而走险走上反抗统治的道路。为缓解学额增加的矛盾,为日益增长的士子步入仕途带来希望,续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后世各朝帝王为了造就人才,稳定士心,无不对开恩科怀有极大好感与兴趣。除三年一开科之外,再开恩科,使士子感受到统治者对他们的关爱。究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在于科举关乎士心,士心又关乎民心。士心不得,则民心难得。清统治者吸取历史的经验,认识到开科取士是争取汉族士人最为有效的手段。恩科又为开科之外再加恩典,如此,士子自然对统治者感激涕零,从而缓和了官吏职位的有限性与发达的封建文化教育和科举的开放性之间形成的尖锐矛盾,从而扩大了巩固政

文档评论(0)

186****33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