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刘红秀.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古为今用刘红秀

?

?

刘红秀江西省信丰县陈毅希望学校341600

摘要:研习唐彪的《家塾教学法》,为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折服,感触颇多。感触一:不愧为我国语文教学法第一;感触二:古为今用;感触三:如何发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古为今用家塾教学法感触

暑假足足两个月,心想趁着教学空闲之际,好好地充实一下自己,有目的地看看有关业务书籍。199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唐彪著的《家塾教学法》选注本吸引了我。一则想多看看古籍,提高一下自己的古文功底;二则原只知道《家塾教学法》是我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详细内容不知。花了近一个月的研习,感触颇多。

感触一:不愧为我国语文教学法第一。

唐彪,不愧为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蒙学教育理论家、语文教学法专家。他开历史之先河,根据自己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撰写了两部传世之作——《读书作文谱》和《父师善诱法》,后唐彪把《读书作文谱》和《父师善诱法》合刻,题名为《家塾教学法》。《家塾教学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教育理论著作。其中《读书作文谱》主要从“学”的方面论述,强调学要有“谱”,就是要有规律;《父师善诱法》主要从“教”的方面论述,强调教要“善诱”。二者结合,构成了一部“教学法”。就其内容来看,属于语文范畴,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语文教学法”。

感触二:古为今用。

唐彪的语文教学思想,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是其前瞻性、先进性、科学性是无与伦比的,他的一些主张、观念与课标是不谋而合的。

1.“敬”、“静”观。唐彪在学基中指出:“涉世处事,‘敬’字工夫居多;读书穷理,‘静’字工夫最要。然涉世处事,亦不可不静,读书穷理,亦不可不敬。”他还说:“心非静不能明,性非静不能养,静之为功大矣哉!”唐彪受北宋二程理学中“主敬术”的影响:“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主敬”,其实是使人心不去思念万物,而与“天理”合一,也就是说学习时精神要专注。所谓“静”,即静心也,心要“静”,才能解悟。在读书中,“敬”与“静”的作用是统一的,因为“敬”,能使精神集中,若能不散漫,得到克制,也就能“静”。

2.“正闲”观。唐彪将书分为五等,他说:“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必当备以资查之书。书既有正有闲,而正经之中,有精粗高下,有急需不急需之异,故有五等分别也。”他认为学问的增长应该循序渐进,有个“博与约”的问题,有个“正与闲”的问题。读书应当以正书为主,但是有些书虽非当熟读之书,也要备以查考,如此知识才能长进。这实质上是一个阅读习惯问题。

3.熟字观。成语有“熟能生巧”,《卖油翁》中有“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唐彪则认为无论是读书还是作文,理应“熟”字当头,“惟熟则能透彻其底蕴”。同时引用欧公及毛稚黄的话佐证:“公曰:于吾侄岂有吝惜,只是要熟耳。变化姿态,皆从熟处出也。又,毛稚黄曰:读书作文总妙在一熟,熟则无不得力。”他大声疾呼:“是‘熟’一字,为作文第一法也。”还告诫人们:“最忌者,书读至半熟而置,久而始温。”我们在第一线的教师很好地回味一下,学生考不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材不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4.质疑观。唐彪引用朱子的话,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观:“朱子曰:读书有疑者,须看到无疑;无疑者,须看得有疑。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有疑,其学方进。横渠云:‘濯去旧见,以来新意。’此之谓也。”他认为,“无疑者看有疑”,才是最高境界。

感触三:如何发扬传统文化。

这个小题有点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如何去发扬呢?那我就从国学这一小点上谈一谈。国学是我国四大传统文化之一,像四书五经、唐彪的《家塾教学法》等。我认为:1.要加大开发、研究、整理、保护力度。如在思想道德方面,挖掘老祖宗原有的五德——忠诚、礼仪、勇敢、信义、节俭的内涵,加上现代人应具备的品德——自信、自律、敬业、合作、宽容,形成现代道德标准,使目前这种越来越冷漠的社会风气得到根本的好转。在学术方面,要加强研究与整理,不要把那些有价值的古籍当成废纸拍卖。2.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于任何学术我们都要批判地借鉴,对于儒家,我们反对其空洞苍白的仁政,对于道家我们亦反对他“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的愚民,而古代的法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其实际上是人治下的法治,只有知长短,才能有所用。3.有学者提出了“更早更快地融入全球化,才能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最好的继承”的观点。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溶入到世界文化之中,确是一条良策。

以上所说,只是本人某一方面的感触,实际上远不止这些,由于篇幅所限,就说以上这些,权当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文彦教授主持《唐彪〈家塾教学法〉评注》。

2.吕湘

文档评论(0)

177****79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