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项目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目录Contents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对早期学前音乐教育的认识通过音乐唤醒儿童音乐本能010203
01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
一、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音乐教育领域从改革开放以来,接连不断地引进、学习和借鉴国外有影响的音乐教学方法、经验。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著名的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先进的教育体系陆续被引进到我国,对音乐教学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音乐教育哲学,通过多种渠道在华夏大地的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一个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哲学格局已经形成。目前,见诸于书刊、媒体有关音乐教育哲学方面的著述在数量上虽不太多,但是涉及的学术观点却各具异彩,从不同的学术视野,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和论点。其中雷默的音乐审美教育哲学和埃里奥特的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是两大学术流派,格外引人注目。虽然他们的基本观点俨然对立,但又都言之成理,值得我们反复学习和思考。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Bennett·Reimer)在1970年通过《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阐明了其审美教育哲学观,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
一、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雷默学术观点大相径庭的代表人物是他的学生戴维·埃里奥特(DavidElliott),其基本学术观点是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他在代表作《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中多视角地阐明了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活动,由不同的音乐及音乐实践活动所组成。其研究和论证的视角比较独特,他从音乐即对象的观念、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三个方面否定了音乐教育审美哲学的存在价值,认为音乐审美教育哲学没有为音乐教学与学习提供一个合乎逻辑和综合的哲学基础,从而确立了“课程作为实践”的观念,突出强调了音乐制作和聆听是音乐的获得形式,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细节的实践描述。戴维·埃里奥特实践教育哲学的最大亮点是密切关注并联系音乐教学实际,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儿童时期音乐的学习主要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能够满足儿童的这一需要,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
二、借鉴体现了本土化随着社会的开放与发展,国外形形色色的音乐哲学纷纷传入我国,使人们目不暇接。但由于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乃至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性,照搬照套这些外国音乐哲学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教师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中有选择地吸收适合我国文化传承发展需要的精华;必须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对外国的音乐哲学,或存放、或抛弃、或使用。选择的标准是我们民族的需求、我们民族音乐教育的特点,这样才会有本土化,才会有原创性,才是适合我们的,才会避免照搬西方带来的不适,才是对国家、对民族、对文化更加安全的,同时也是更实用的。音乐哲学本土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不同文化交流的过程。在这种交流中,主要的问题是科学而准确地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点,找到两种文化之间的相容点和互补点,找到两种文化的契合点,使外国文化在中国的本土文化中找到生存的基础和活力。只有注意结合本国、本民族的具体实际,吸收本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艺术,才能实现我们民族的“本土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发展和提高。
三、坚守审美教育的哲学阵地音乐审美教育这个课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个新鲜的课题。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先哲们就已经在探讨与此相关的课题了。而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都已获得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仍然在探索这个课题。当然,在层次和深度上已经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与理论根深蒂固,其哲学思想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人类多元审美文化意识与音乐教育实践长期交汇融合的产物。这种历史渊源,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表述,但是它宛如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一样是阻挡不住的,因为这里面流淌的是人类精神共同和共通的基因——人性对美的追求。现代的某些哲学理论借助于高新科技的思维模式,将音乐教育哲学的元素分解成许多微分子,试图剖析其多元结构,并与横向学科联系命名,但是这种形式解析法只能是物理结构外在的形体肢解,而无法剥离音乐的美学属性。由此可见,实施美育是我们的教育方针,音乐审美教育的哲学思想是我国基本的音乐教育观,这既体现了音乐和音乐教育两方面的本质,也是实现音乐教育功能,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02对早期学前音乐教育的认识
一、中国早期学前音乐教育发展概况(一)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末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末,是我国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