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庄子》内篇中的孔子.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浅论《庄子》内篇中的孔子

?

?

李晓璇

摘要:《庄子》是一部道家著作,但作为儒家圣贤的孔子是《庄子》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人物形象之一。在《庄子》内篇中,一种类型的孔子完全成为道家思想的发言人和代表者,另一类则是保留有儒家思想的孔子。庄子一方面是想借助孔子宣传道家的思想,另一方面对于选择走儒家救世道路的孔子也依然能够尊重和同情。

关键词:《庄子》;内篇;孔子

《庄子》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许多内容丰富的故事和一系列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这些故事涉及的人物也非常之多,既有至高无上的君主,也有庖丁一样的普通劳动者。而孔子作为儒家先贤在道家经典的《庄子》中出现频繁,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甚至没有孔子出现的次数多,这一现象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

《庄子》成书比较复杂,现在所保存的共有三十三篇的《庄子》是由晋代郭象删减而成的,从学者们的研究论文看,把《庄子》三十三篇作为一个宏观整体为文本研究对象的是占主导地位的,也有少部分论文注意到应该把内篇与外篇、杂篇相区别,庄子后学及庄子学派的人也有参与其中,目前学术界公认内篇是庄子所作,所以,相对于外篇、杂篇的二十六篇更能代表庄子本人的思想。

《庄子》内篇现在保存的一共有七篇,在《齐物论》《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中,不论孔子作为主人公还是陪衬性的人物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齐物论》中有“瞿鹊子问长梧子”;《人间世》“颜回将到卫国”“叶公子高出使齐国”“楚狂接舆”;《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骀”“鲁有兀者叔山无趾”“鲁哀公问于仲尼”;《大宗师》“子贡吊子桑户”“孟孙才处丧”和“颜回坐忘”。通过对这些故事中孔子形象的分析,大致上能分为两类:

一、孔子在《庄子》内篇中的形象

(一)作为道家思想的发言人和代表者的孔子

孔子作为一位道家的发言人和代表者在《庄子》内篇中有相当多的篇幅,他的言语、行为与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大相径庭,一反传统观念中提倡“仁爱”“礼乐”思想,说出“心斋”“坐忘”等庄子哲学的观点。

《人间世》里的颜回将要到卫國游说国君,孔子首先就表明态度:“若殆往而刑耳!”孔子认为“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1),名誉、智慧这些都是凶器,孔子还举例关龙逢、比干这些忠心耿耿辅佐君主的大臣,他们都因为修身畜德而遭到陷害。最后孔子教导颜回用“心斋”的方法去解决,“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就是要忘掉自身形体的存在,人要达到无欲无知的境界,才能进入道家所要求空明的心理状态。孔子还教导颜回可以“入游其樊”,“无感其名”,“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这仍说要拒绝对外物的感知。

《大宗师》里的孟孙才因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的处理丧事的方法而著名鲁国,孔子也肯定孟孙才的做法,因为孟孙才“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孰先,不知孰后”,他能顺应自然的变化,来应付不可知道的变化,生死也“彼有形骇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耗精”,生死只是躯体的转化而没有精神的死亡,面对生死,只有“安排而去化”才是最好的办法,这番言论正说出道家生死观的精髓。

《大宗师》中“颜回坐忘”的故事也如此,礼乐、仁义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颜回对孔子说他先忘掉了礼乐,再忘掉了仁义,最后达到坐忘的境界,“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处颜回正是把仁义礼乐都忘掉了,超脱形体、智巧的束缚,与万物同一。孔子也认为这样的颜回才是“果其贤乎”。

再如《德充符》中常季问孔子王骀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认为王骀是圣人,“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即使断了一只脚就如同掉了一块泥土一般,丝毫不放在心上,我们就是要向王骀学习这种超尘绝世、不受外物影响的精神。丑陋的哀骀它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当鲁哀公问孔子哀骀它是一个怎样的人时,孔子说他是才智完备而德不外露的人,“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二)保留有儒家思想的孔子

在这种类型中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孔子虽然仍有儒家传统的思想,但孔子仍然再阐释道家思想,并且孔子也是道家人物的赞颂者和崇拜者。《人间世》中的叶公子高将要出使齐国向孔子请教,孔子说:“天下有大戒二: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此处孔子说出对命、义是两大法则,忠、孝是为人臣子最基本的原则,“凡交近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孔子开始说叶公应该抛弃“悦生而恶死”的思想去全力为君主效劳,这里也明显在阐释儒家仁义忠孝的思想,但笔锋一转,孔子还是转到道家的思想上来,“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顺应外物的变化,不用作意去完成国君的使命。

《大宗师》的第六个故事,孔子也直接说自己属于“天之戮民”的方内之人。子桑户死,子贡就看到子桑户的两个朋友孟子反、子琴张在对着尸体唱歌,子贡告诉孔子,孔子知道自己作为儒者,

文档评论(0)

132****7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