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生态文化现象的市场化特征分析.docx

我国原生态文化现象的市场化特征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我国“原生态文化”现象的市场化特征分析

?

?

刘宗碧

摘要:我国原生态文化的出现,显然具有社会转型的背景,在内容上包括历史文化或民族民间文化,具有传统文化的指称,但事实上它是当代范畴,缘起于经济市场化这一背景,作为适应社会转型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的一种市场性生产活动并表现着这一趋势的相应特征。根据原生态文化活动的基本情况,具体上市场化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原生态文化的产业分工性;二是原生态文化活动的商业化;三是原生态文化活动的符号化。

关键词:原生态文化现象;市场化特征

:G122:A:1674-621X(2014)03-0075-08

我国原生态文化的出现,显然具有社会转型的背景,这与以“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走向有关,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因此。虽然在内容上原生态文化可指称为传统的或民族民间文化,但事实上它是当代范畴,缘起于经济市场化这一背景并表现着这一趋势的相应特征。深入认识原生态文化,必须把握原生态文化基于产业化的市场化特征。根据原生态文化活动的基本情况,具体地看,一是原生态文化的产业分工性;二是原生态文化活动的商业化;三是原生态文化活动的符号化。

一、原生态文化活动的产业分工性

目前,原生态文化概念的运用,实证主义者仅仅把它当作现代背景下示度出来的传统文化指认以及需要保护的一种社会反应。其实这是不够的,因为这种观点,仅仅把原生态文化指称为可能流失的对象性的传统文化要素,而不是一种生产行为。实际上,原生态文化是发生于当代的,属现代范畴,而且根据调查,许多原生态文化现象以企业的生产出现的,如安徽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雅竹秀原生态楠竹家具有限公司等等,它们把传统资源引入现代生产,这是特定文化主体为适应社会转型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的一种生产活动,原生态文化现象必须理解为一种再生产活动,归结为主体的行为去理解和把握。诚然,原生态文化的发生属于当代社会背景的现象,实质上是市场经济的行为在文化领域的渗透、拓展,是传统文化要素实现为经济资源的生产活动,体现为传统文化进入文化产业化的相应过程和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不再是某种纯粹的自我娱乐、精神需要或宗教仪轨的表达,而是把它们当作文化产品推入市场实现经济目标的资源和项目。显然,作为一种生产行为,其具有了经济目标,而运作过程具有以产业化为背景,采取分工性进行经营的方式出场。

原生态文化现象作为当代社会的实践范畴,它是融入经济活动得以展开出来的,实质是当代经济结构中的一个方面,是当代分工体系深化的一种结果,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分工性的生产行为和特征。就此,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它的产生具有国家产业化的背景;二是它以文化生产的分工性机制形成为前提;三是它以文化要素转变为经营性资源为特征。

1.国家产业化的背景。1978年我国决定的向经济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实施,这是真正启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化路径的实质就是工业化和市场化,社会生产按照市场规律采取分工的产业化的方式进行。这些方面,我国采取了从农业到工业再到第三产业的深化推进。到21世纪初,随着市场生产主体的不断培育,产业分工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深入到第三产业。从国家产业化背景看,2000年左右我国产业分工进入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阶段。当社会分工进入到第三产业时,文化产业化就成为了必然。事实上,这一阶段就是我国文化产业化的开始,文化公司开始在社会上普遍起来。从国家改革发展的战略安排看,也是这一时段文化的产业发展逐步上升为国家发展的主导政策,到十六大、十七大,包括文化产业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发展战略进入了国策层次。十七大六中全会,我国出台了最高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安排文件,不仅着眼于价值观为核心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也着眼于经营性的国家文化产业建设。这是原生态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或者说就是这个背景的产物,即应当理解为文化产业化的表现。原生态文化出现是社会对文化资源的分类性经营行为,重构传统资源并推入市场的文化再生产现象。其中,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保存较好,同时基于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他们就成为了原生态文化活动的主角。但本质上,原生态文化在实践上属于生产的,特征上具有当代国家文化产业化的背景。

2.文化生产的分工性机制形成。文化资源变成经济要素,需要一定社会基础的,尤其是传统文化资源进入市场。这不仅是需要重新构筑文化资源的价值,而且需要建构文化消费机制,即发展文化消费主体。在这一层面上,它的社会机制是个体的独立及其社会交往的普遍化。可以说,个体的独立及其社会交往的普遍化程度如何,它决定了文化生产的分工性机制是否形成;或者说,只有个体有了普遍化的社会交往,文化生产的分工机制才会形成。注意,普遍交往的前提就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普遍确立,即个人从传统共同体分离出来变成了普遍的事实,主体实现多元化,从而社

文档评论(0)

158****41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