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智障儿童社会融入的研究与探索.docx

促进智障儿童社会融入的研究与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促进智障儿童社会融入的研究与探索

?

?

摘要:在贯彻“全纳教育”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应遵循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思考、实践,突出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对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和研究,不断探索智障儿童自我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的新路子。

关键词: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G628.88:A:1671-5691(2019)05-0039-01

怎样教育智障儿童学会生活并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或接受服务的合格公民,最终融入社会,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者和特殊教育学校关注的焦点。针对智障儿童个性差异进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已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课题组对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训练,已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并循序渐进地展开,对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和研究,不断探索智障儿童自我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的新路子。

一、践行新课标,牢固树立目标,培养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依据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文件要求,遵循智障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关注过程、着眼发展、尊重差异、多元评价的原则,特殊教育学校应及时调整教学观念和突破教学模式,突出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确定学校教学内容,将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社区生活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并将教学内容渗透到生活实践中,帮助智障儿童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提高智障儿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满足个别化教育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促进其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二、肯定加鼓励,逐步树立自信,让智障儿童懂得如何做事

重度智障儿童常常在生活中表现得无知和无能,因此受到歧视和冷落,产生心理自卑,常常以无所谓和失败的心理对待面前的任务。我们常常听到他们说“老师,我不懂。”“老师,我不会写字。”这些都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面对智障儿童,教师和家长都应该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差异性,用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鼓励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小任务,从而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

三、借链式塑造,通过反复操作,逐步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良好习惯

链式塑造是一种行为强化技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在培养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链式塑造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帮助智障儿童形成有目标的动力定型。智障儿童在生活中自理能力的链式塑造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并不断在生活中按照作息习惯进行强化,通过每天的反复操作,把学得的生活规律整合成行为系统,从而培育出动力定型。

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中,把叠被子分成几步进行强化训练:(1)认识被子的里面和外面。(2)把被子里面朝上并铺平。(3)进行示范,强化智障儿童认识哪边长,哪边宽。(4)按照被子长的方向在被子中间按一道痕迹,将宽的两边向中间折叠并抚平。(5)再按照被子宽的方向在被子中间按一道痕迹,将长的两端向中间对齐。(6)再次沿着中间的缝隙对折,并整理好。(7)双手将被子放到床头。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其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能力,逐步提高其自信心,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四、以生活还原,突破教学模式,让智障儿童直接积累生活经验

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课题组还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教学活动形式根据本县区智障儿童的实际情况选定,以“游戏化”“生活化”教学为主线,低年级用讲故事、做游戏、学儿歌等方法引导智障儿童一边游戏一边动手操作,重在激发智障儿童实践的兴趣;中高年级以日常生活中具体的操作训练为主,重在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并力求使每节课的教学在活泼、互动的过程中进行,让智障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加强自身体验,使日常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协调起来,促进智障儿童动脑、动手操作。

例如,一节生活适应课中,我们将教学内容进行实际生活还原,以“放学了,我们还需要在教室里做什么?”的问题链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一步一步地操作进行演练,在特定的现实情境下,让智障儿童摆放好桌椅,关闭一体机,切断电源,关好门窗。面对现实事物,通过操作强化智障儿童在出门前需要做哪些事的记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了智障儿童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实现认知与实践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使智障儿童在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协作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五、个别化教育,尊重个体差异,使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不断提高

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很大,可以说每一个智障儿童就是一个类型。有的能听不会说,有的几乎没有一点理解能力,有的容易兴奋且多动,有的极其安静且自闭,有的自娱自

文档评论(0)

177****25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