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目的.ppt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小学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

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目的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及其结构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要求,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素质结构。

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应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教育目的中关于受教育者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的规定对受教育者的发展起着定向作用。;(二)小学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由于学校教育系统中存在着级别和类型的差异,小学教育目的中还存在着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

第一层次的教育目的是国家的小学教育目的。

第二层次的教育目的是小学的培养目标。

第三层次的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由学校教学中各门学科目标组成的目标系统。

第四层次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教学目标,一般包括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首先,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其次,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再次,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

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的,在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生理、心理各方面的水平是不同的,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其基本特征。这些发展特征在生理上主要表现在形体、骨骼系统、肌肉组织、神经系统、心血管等方面,在心理上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三)人们的教育理想

人文主义者拉伯雷心目中理想的人能读、能写、能唱、能弹奏乐器,会说四种至五种语言,会写诗作文,勇敢、知礼、健壮、活泼,爱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启蒙运动的先锋卢梭心目中理想的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了自由发展的人,他身心协调和谐,既有农夫或运动员的身手又有哲学家的头脑。他心地仁慈,乐于为善,感觉敏锐,理性发达,爱美;既???于情感,更富于理智,还掌握了许多有用的本领。

我国近代革命家梁启超主张培养的人应具有的特征是:公德、国家思想、进取冒险、权利思想、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生利分利、毅力、义务思想、尚武等。;马克思心目中理想的人是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即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在中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政治伦理功能,这也意味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维护奴隶制与封建制的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的人才。

夏、商、西周建立和发展了奴隶制国家,在文教政策上实行政教合一、官师合一。以此为出发点,夏以武取士,重武;商以乐取士,媚神;周以礼取士,敬天保民。孟子云:“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这可视为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目的,这一目的表明,奴隶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明确人际分野即明确等级差别服务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统治地位的,教育目的也深深烙下了儒家思想的印记。而儒家基本继承了三代礼教的办学精神,以培养“明人伦”的君子或圣人作为教育目的,而“明人伦”就不会犯上作乱,这里的人伦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而且为了使这五伦在人心上扎根,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都从属于孝悌。从“明人伦”的主张出发,儒家提出培养“劳心者”而不是“劳力者”。在儒家看来,“劳心者”为“君子”“大人”,而“劳力者”是“小人”“野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深刻地说明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劳心者”。;1904年1月,《奏定学堂章程》(旧称“癸卯学制”)颁布,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其对教育目的是这样规定的:“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者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然后以西学论其知识,练其艺能,多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

袁世凯篡权后,在1915年公布《颁定教育要旨》,提出了爱国、尚武、尚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躁进的教育宗旨,与清政府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主义教育目的如出一辙。;作为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重、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他说国民教育“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

1929年3月,国民党三大对教育宗旨做了如下决议:“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1936年,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其中规定:“

文档评论(0)

印象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传播传统文化,与道相辅而行。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014420100005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