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大学论文 原创.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本次论文是以潮汕地区为大背景,以潭角村为具体例子,

通过对该村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从自然、人文等方面来分析潭角

村农业用地变化的情况,找出其变化的自然及其人文方面的原因,例

如: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经济、人口等原因,并说明耕地保护

的重要性以及应从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控

制人口数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民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大力宣

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来保护耕地。

关键词:潭角村;农业用地;变化

目录

1.概况………………(1)

1.1潭角村的自然背景……………(1)

1.2潭角村的人文背景……………(1)

2.潭角村的农业与土地利用变化基本情况分析…………………(1)

2.1潭角村的农业用地变化情况…………………(1)

2.2潭角村的农业土地变化情况…………………(2)

3.土地变化的原因分析……………(2)

3.1土地变化的自然原因…………(2)

3.2土地变化的人为原因…………(3)

4.耕地保护的调控对策……………(4)

4.1耕地保护的重要性……………(4)

4.2农村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4)

4.3耕地保护的对策………………(5)

5.总结………………(6)

参考文献……………(7)

致谢…………………(8)

潭角村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1.概况

1.1潭角村的自然背景

潭角村位于揭阳市东山区磐东镇的东北部,东临榕江北河,水陆交通十分发达。从

大的方面来讲,揭阳市是潮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潮汕地区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它位于潮汕平原的东南部,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

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

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素称“鱼米之乡”。其陆地面积5240.5平方

千米。从小的方面来讲,潭角村位于揭阳市区的周边,以平原为主,无山地丘陵,有河

流经过,水资源丰富。潭角村位于榕江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潭角村由渡头、尚礼2

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渡头村。潭角村面积约1.6平方千米,总人口约5500人,约

1400户。

1.2潭角村的人文背景

潭角村的历史要追述到六七百年前。唐代末年,为了躲避战乱,许氏先祖从福建一

带迁移至潮州韩山,称韩山许氏,并在此发展长达300年。宋理宗时,因附马许珏的子

孙遭到奸臣的诬陷,被宋帝下旨灭族,但因有人告密,一部分子孙逃了出来。到了元代

初,有一位叫许光祖的许氏子孙,被称为许万七,他曾中入朝为官,当其辞官归隐后,

见到揭阳县地理环境优越,风景优美,便常常在揭阳县的山川之间游玩,有一次,他到

磐溪西北,见一马平川,江河环绕,田野宽广,林木苍翠,古溪扁舟,风景如画,便跟

他的三弟在此创立村寨,因为见到涨潮时,水势凶猛,沟港都被灌满水,所以取名为潮

临村。因潮临村的南边有一个大村叫乔林村,人们口头称潮林村,读音相同,为了不被

混淆,人们见潮临村地近溶江,与锡场村隔江相望,只能撑船来往相通,所以又称渡头

村,因姓许,亦称渡头许。由于发展兴旺,人口众多,便有子孙到其他地方另置家业,

到了清后期,渐渐在村的南面约1公里处形成一个新村落因为都是渡头许,所以以顶寨、

下寨来称呼,位于榕江上游的称顶寨,居下游者则称为下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地方

行政区划的变更,渡头顶、下寨与临近的几个自然村组成了一个乡,命名潭角乡,乡政

府驻顶寨,后来行政区域数次变更,乡改为村,渡头与尚礼合成一个行政村,命名为潭

角村。潭角村以农业为主,工副业有五金、电器、服装加工等。

2.潭角村的农业与土地利用变化基本情况分析

2.1潭角村的农业用地变化情况

2001-2010年间,潭角村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快速变化,建设用地大规

文档评论(0)

133****6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