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北山水月观音造像世俗化研究.docx

大足石刻北山水月观音造像世俗化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大足石刻北山水月观音造像世俗化研究

?

?

孙婷

摘要:重庆大足石刻被誉为佛教雕刻史上最后的丰碑,本文通过对大足石刻水月观音龛窟造像世俗化的分析研究,运用图像学的方法从观音造像的体态特征,面貌以及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来探讨大足石刻中水月观音造像世俗化的成因以及特征,从而可以对大足石刻艺术的世俗化特征和世俗化成因有更清晰和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大足石刻水月观音世俗化图像学

一、大足石刻观音造像概述

大足石刻观音造像主要指的是大足宝顶山、北山、石门山的观音造像,因为其数量之多,类别之繁被誉为“观音之乡”。根据学者考察发现,大足石刻最初开凿时间为初唐永徽年间,但大部分观音造像是晚唐、五代、两宋时期开凿的。自开凿以来,各个时期的观音造像总计约有400余尊。显教与密宗观音共有近有30多种,比如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不空别索观音、海观音、日月观音、净瓶观音、马头观音、数珠手观音等等。其中属于晚唐造像题材有12种类型,但两宋时期的观音造像题材广泛,多达三十几种,主要集中于北山石刻,何江女士指出“在保存完好的155个龛窟中,有84个龛窟题材涉及到观音”。其中就水月观音在这一地域就有22个龛窟。由此可见水月观音在观音造像中占有一定的数量。

二、水月观音形象的发展与演变

观音菩萨,梵文称“Avalokitesvara”,音为“阿缚庐多伊湿伐罗”。又名“观世音”“观自在”等,因为要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所以被称为“观音”。

在印度关于观音的诞生有三种说法:其一,认为观音是阿弥陀佛之子。县无谶《悲华经》卷第三云:“有转轮圣王,名无净念......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眴......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大正藏》册第三,第186页上),明确指出观世音出身王家,是个贵族子弟。其二,认为观音是莲花化生之子。据宋县无竭译《观世音菩萨受记经》卷第一称:“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彼威德王,于其园观,入于三昧,其王左右有二莲花,从地踊出,杂色庄严,其香芬馥,如天栴檀。有二童子化生其中,加趺而坐。一名宝意,二名宝上时二童子,今观世音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是也。”(《大正藏》册12,第356页上、下)。其三,婆罗门教认为观音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双马童神,即为马头明王,为观世音的自性身。据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的原形是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一对孪生小马驹,神通广大,能使盲人复明,不孕者生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象征着慈悲与善,被尊奉为双马神通。”自佛教传入中国后,观音信仰也传入中国。历经了本土化的过程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流传盛行起来,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战争随时威胁着百姓的生命使得先前的儒道思想分崩离析,人们只能将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寄托于神明赐福。这是个水深火热的时代,却也是思想自由解放的时代。在《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写道:“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可见老百姓将观音看做是信仰和精神上的一个载体,是在危难关头的解救之道。这一时期的观音造像世俗化处于前期阶段,在造型特点,服饰风格,雕刻技法上收到了国人审美观念的影响,有中国化的倾向但是还未产生自己独特的造型形式。隋朝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复苏,对外交流日盛。关于观音信仰的经典大量传入,在民间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到了唐朝更加繁荣昌盛,民风开化,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都有所提高,思想上更为追求更高层次,现世的需求已经满足不了人们,他们祈求来世的解脱,相信净土思想。这个时期观音信仰在民间受到广泛的传播,百姓们根据自己的形象和需要创造出具有实际功利性或娱乐性质的观音菩萨,因此观音有许多变化之身应运而生,观音造像的样式被大量创造,逐渐发展成了“三十三观音”,并且愈发倾向汉化和人性化以及世俗化。

水月观音造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诞生出来的,是佛教进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典型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水月观音,来源出之佛教典籍《般若心经》、《了本生死经》、《华严经》和《观音经》,意为“世间所绘观水中月之观音”,是佛教三十三观音之一。所谓“水”“月”,在佛教经典中常常将“水月”作为隐喻出现将其定为“空”,“假有”,“虚幻”的象征。《华严经》第二七九经:“观察五蕴皆如幻事,界如青蛇,处如空聚。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如影。如响,如像。”(大正藏卷十、P307页)。如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大智度论》中有:“善能解了空无相愿,善解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镜像。”“水”,“月”意象在佛经中频繁出现,用来解释诸多虚幻境地。研究水月观音造像会发现,造像一般构思的情节不是严格按照经书刻画,而是根据佛经语言文字的描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11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