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个体退隐与意义重建
探讨马勒悲剧交响曲的艺术演绎
?
?
周佳
这是一部狂暴纷乱、残酷绝望的作品,充满了恐怖的音响细节和暧昧不清的乐段,尤其是那个惊世骇俗、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末乐章,无论对于演出的乐团还是聆听的听众都是一场心理考验……
一
2019年10月15日之夜,在著名指挥里卡多·夏依(RiccardoChailly)的带领下,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为听众演奏了马勒第六交响曲“悲剧”。国内许多严肃音乐的听众在演出之前就已满怀期待,反复交流这部独特的作品。演出之后,各种乐评也从不同角度热议这场音乐盛宴。回想十几年前,这位创作期主要在一百多年前的奥地利作曲家的作品还很少在国内上演,哪怕在世界范围内,在马勒生前和去世后的几十年内,由于作品的庞杂晦涩、夸张分裂、大量的情感挥霍和破碎印象而经常备受争议和指摘,不仅难以为当时的主流听众和专家所接受,许多大师级指挥如切利比达克也一直抵制,甚至时至今日,也有不少人回避马勒的作品。
但正如文化史上许多不被当时主流受众理解而又对自己的创作相当自信的天才,马勒也曾预言:“我的时代终将到来”。果然,自1960年代起,一场“马勒复兴”的音乐文化运动逐渐兴起,以至于在马勒逝世一百年之后的今天,马勒的交响曲几乎成为全球交响乐团演出的常规曲目而深受喜爱,也俨然成为衡量乐团演奏水平和指挥艺术功底的重要参照,各位大师纷纷录制马勒全集。借助录音唱片,马勒那些体量庞大、气势磅礴、内容纷繁的作品也早已融入众多严肃音乐听众最重要的日常聆听的经验和探讨争论的话题。马勒在当代艺术文化和精神生活领域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乐评家莱布雷希特在2010年出版了一部粉丝致敬之作,书名直接宣告:“马勒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因此,一方面马勒并不那么容易接近和理解,另一方面,他又获得了最为频繁的演出和录音,被热爱他的乐迷所津津乐道。于是,在文化工业和演出市场盛行的背景下研讨辨析马勒的艺术,就面临着诠释和接受两方面的复杂局面:在马勒逐步获得主流审美认可和艺术史经典地位之际,不断有像阿多诺这样的学者从作曲技法革新、审美意义机制和社会文化意识等角度剖析他的作品,为我们理解马勒提供丰富的启示和视角。但同时正如指挥家洛林·马泽尔所说,现在的演出“很容易把马勒音乐变成多愁善感的庸俗玩意儿,廉价煽情,夸张拖沓,音乐本该具有的内在均衡被破坏殆尽”。所以,马勒的复兴和盛行其实也同时伴随着马勒作品被纳入学院化不同阐释和平庸化演绎接受而形成两副面孔的命运,值得我们深思。
二
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的这部马勒第六交响曲“悲剧”,在马勒的全部作品里又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即便是熟悉作曲家本人、也是其音乐最早和最重要的推广者指挥大师布鲁诺·瓦尔特也曾抗拒指挥这部作品,在他的马勒专著中对该作也着墨不多。确实,这是一部狂暴纷乱、残酷绝望的作品,充满了恐怖的音响细节和暧昧不清的乐段,尤其是那个惊世骇俗、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末乐章,无论对于演出的乐团还是聆听的听众都是一场心理考验,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会令许多热爱古典音乐传统的听众感到崩溃。马勒自己甚至在作曲时,就对中间两个乐章(谐谑曲和行板)的排列顺序感到纠结和反复,导致至今还存在不同方案的争论。在首演排练时,他更是为乐队无法奏出理想效果而烦恼低落不已。同时代的好友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在该曲首演后,就说末乐章配器过度,难以接受,其他乐评家更是觉得不知所谓。顶尖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说这是“虚无主义者的乐章”。
那么今天该如何理解马勒音乐总体特征,深入他的这部“悲剧”交响曲?后人在解释这部作品时,除了中间两个乐章的顺序排列问题之外,马勒的妻子阿尔玛把生活臆想映射到作品的解释也长期流传在各种论述里,如第一乐章由小提琴奏出的副部主题是马勒献给自己的,因而被称为“阿尔玛主题”,又如第三乐章里的主题是为马勒对早夭的幼女的预见、第四乐章三重锤击是对作曲家的打击等,这些都遭到阿多诺以来众多学者的质疑。事实上,即便是人们迷恋的擁有绝美旋律的行板乐章,在开头同样带有一丝不祥和凶险,研究者也开始认为,它并非像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是在进行曲的肃杀间隙提供柔情的慰藉,而是压抑之下痛苦和忧伤的另一种迸发。因此马勒,尤其是第六交响曲,就像是普罗透斯的脸庞,在不同时期、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审美倾向,都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内涵在他的作品里的巨大的诠释余地,也为后来不同指挥的演绎风格提供了艺术空间。
在第六交响曲里,马勒一改此前几首交响曲的手法,采用了严格的古典交响曲体裁形式,又用了罕见的庞大编制和各种奇异的配器手法,如牛铃、钹和木锤等。我们在第一乐章开头的进行曲主题里似乎就能听到一步步紧逼的行军,这坚定威武的脚步声,往前追溯可以是19世纪初启蒙理性时代贝多芬交响曲里主题动机的某种呼应,一种时代节奏的预感,日后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