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道与老子之道比较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孔子之“道”与老子之“道”比较研究

?

?

摘要:“道”是对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最精辟的概括,但由于二人思想派别不同,对人对事的认识看法各异,所以各自的“道”又有独特的内涵。文章从其产生的背景、形成的原因、自身的特点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孔子;老子;“道”

一、孔子之“道”概述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礼崩乐坏。为此孔子提出恢复周礼,并提出一整套所谓治国良策。他提出“克己复礼”、“立于礼”、“以礼让为国”等思想,同时又主张对礼进行必要的改造,反对徒具形式的虚伪礼义,特别提出要用“仁”来充实“礼”的内容的思想。孔子之“道”既不谈玄,也不说法,而是紧紧抓住“人”,大讲人道。孔子把中国氏族时期以来的“人学”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哲学总结出了光辉灿烂的思想。“天道”指自然观,是孔子对宇宙的理解,就是在这种人造天神的现成事实上承认了天的形象及其存在。他一心要维护旧秩序的“礼”,这表现在他们所倡导的“仁”道上。至于“仁道”,是讲做人的最高原则,也可以说“仁道”就是他的“人学”,他的人道观。孔子继承了中国古代原始氏族时代的中道观,加以发展,创造出他的中道观,成为人生行动的依据。在政治上重视和平,使“中道”变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一种执中的、不走极端的统治术。

二、老子之“道”概述

与孔子极力主张维护传统的礼乐制度相反,老子举起了反对传统礼乐文化的旗帜。老子说“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德篇》)认为礼是人们手中搞虚伪、欺诈的工具,已经成为祸首。至于仁义,老子认为它只是在纯朴的“大道”废弃之后才产生的东西,即所谓“大道废,有仁义”。老子还认为,只有“绝圣弃知”才能“民利百倍”,只有“绝仁弃义”才能“民复孝慈”。老子在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个以“道”和“德”为核心的宇宙论思想体系。《老子》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认为“道”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的。此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以解释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有着“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绝对的本体的意义。

三、老子之“道”与孔子之“道”的区别

1.老子之“道”玄妙、抽象,孔子之“道”平实、具体

老子之“道”有多重涵义,他对“道”的解释也很复杂、充满矛盾,没有作明确的定义。老子有时把道解释为“无”,有时又把道说成是“理”,有时又把道当作原始混沌未分的物质实体。老子对“道”的这些解释,相互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而孔子的“道”相对而言则平实、具体、单一得多,主要指人在为人处事当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人伦秩序。“循道”也就是“守礼”,而“守礼”则须以“仁”为准则,所以“孔学”亦称“仁学”。

2.老子之“道”形成于天地之前,孔子之“道”为后天的产物

老子用“谷神”形容“道”,它能生天地、养万物。从时间而言,它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从空间而言,它无处不在,无穷无尽。“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生”,而“为天地母”。而在《论语·学而》中这样说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工作,只要基础的东西建立了,道也就由此而产生了。“礼”作为“道”的表现形式,总是在天地万物形成以后,在人类逐渐社会化,人际交往日愈频繁的过程中而应运而生的。没有人际交往,也就没有“礼”产生的需要,所以说以“礼”为主要内容的孔子之“道”是后天的产物。

3.孔子之“道”强调伦理因素,老子之“道”与道德尖锐对立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老子认为,如果大道没废的话,那就不必宣扬仁义忠孝思想了。老子描写了“大道”废后的病态社会之种种现象,指出“六亲不和,案有孝慈”等,也渗透着辩证法思想。孔子的“道”相当于今天所说的道德,主要指个人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治国安邦等等方面合乎伦理纲常,强调的是伦理因素,“礼”在孔子那里成为“仁”的具体化内容,成为道德评价的标准与依据。遵守了“礼”也就做到了“仁”,实现了“仁”也就是接近了“道”。

4.孔子之“道”为天地万物存续而须遵循的准则,老子之“道”为天地之开端,万物之根基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从“道”那里萌生,说明道有其物质性。老子又论述了“道”的不可感知性,即侧重道的精神性。老子强调“道”的原则,告诫人们要相信“道”,与“道”一致,循“道”行事,因此就会得“道”,否则就会失“道”,导致失败。孔子行“道”是以制礼、正名开始的。只有经过正名、制礼,才能使百姓知道何者为正,何者为邪,才知道应当遵循何种准则来行事,处世做人。孔子的“道”可分为“天道”、“人道”和“中道”。“天道”是他的自然觀,是对宇宙的理解。合乎了“天道”,才能行“人道”,制定各种礼仪准则,并确实去遵循,从

文档评论(0)

183****1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