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信息可视化技术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
?
李亚梅
关键詞:信息可视化;可视化技术;学科服务;知识图谱
摘要:信息可视化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整合和多种方式显示的处理过程。知识图谱作为一种知识域可视化分析工具,在文献计量、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图书馆学科服务也有一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文章分析了信息可视化的理论支撑、信息可视化的研究基础及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学科服务的需求支撑,探讨了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学科服务的推动作用,以期通过构建学科、机构、作者等知识图谱直观展现知识领域维度,推动学科的协同创新。
:G252:A:1003-1588(2020)10-0077-04
1信息可视化的理论支撑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是人类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美国哈佛商学院有关研究人员的分析资料表明,人的大脑每天通过五种感官接收外部信息,接收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视觉83%。从信息传输理论看,与人类感观相对应的每种传输通道的信息传递接收效率是不同的,通过视觉媒体从纯文字到图像的变化能够引发信息受众的新鲜感和兴趣,能够提高视觉对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效率。研究表明,人脑在识别视觉信息时会在视觉皮层把信息分别以内容和空间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1],信息的图像化显示有助于加深大脑对信息的理解。
文本理解的多维理论认为,根据加工水平的不同,对文本的理解可分为文本表征(文本形式和内容)和情境表征(文本情境)[2],因此,根据各个属性值,数据也能以多维数据的形式被表示出来。大量的数据集构成数据图像,有利于读者对数据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和揭示。信息可视化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为图形或图像显示出来,并利用数据分析和开发工具挖掘其中未知信息的处理过程。目前,可视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大数据检索和分析领域。信息检索的可视化呈现,类似于冰山理论,即如果单纯的数据仅能呈现1/3的信息,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就能展现隐藏在冰山之下的2/3的信息。在大数据环境下,可视化图表能将大量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既有客观的数据内容,又有隐含的趋势信息,成为用户快速了解和掌握信息的有效手段和技术支撑。
2信息可视化的研究基础
虽然计算机用于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在数据的直观表现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1987年,“可视化”这一概念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一个研讨会上被提出,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学计算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之后可视化分析逐渐在文献计量、数据分析中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形生成及图像处理技术迅猛发展并日益成熟,数据可视化需求增多,有关可视化工具在信息检索和利用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研究热度和用户关注度较高。笔者以“信息可视化”和“可视化技术”为关键词,利用中国知网指数检索,分析比较了近十年二者的学术关注度(相关文献发文量趋势)和学术传播度(相关文献被引量趋势),如下页表1、2所示。
分析结果显示,篇名包含“信息可视化”或“可视化技术”的发文量和文献被引量都呈上升趋势,共现最多的词有数据可视化、知识图谱、大数据等。
笔者利用中国知网学术研究热点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信息可视化”和“可视化技术”两个关键词,信息可视化、可视化、可视化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相关的热点主题和主要知识点如下页表3所示。
信息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数据统计分析和开发工具,有助于用户快速澄清和梳理数据。综上所述,有关“信息可视化”和“可视化技术”的研究有一定基础、研究需求和较高的研究热度。
3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学科服务的需求支撑
一般来说,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服务和科研嵌入服务两个方面。基础服务主要包括:①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推广,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为主要目标。②图书馆通过电邮、电话、网络平台等方式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信息咨询服务。③图书馆设置信息共享空间,以方便师生开展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科研嵌入服务主要包括:①图书馆以学科馆员为核心,为学科用户提供资源检索、信息分析与利用、定题跟踪、学科发展动态等服务。②图书馆提供基于专业学科的信息素养培训工作,包括论文写作、专业数据库和信息分析工具的利用等内容。③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包括学校建设的专业学科平台、LibGuides平台、博客服务平台和信息导航系统等。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Lib2.0、LibGuides等新技术和服务模式开始受到关注,一些学者积极探讨Lib2.0技术在图书馆服务方面的应用,如:图书馆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Lib2.0服务理念的网上信息共享空间建设[3];图书馆把Web2.0技术中的Blog、Wiki、RSS等技术应用于参考咨询系统,在参考馆员与用户之间建立更广泛的互动关系[4];LibG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