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配筋空心短柱承载能力及工程应用研究.docxVIP

低配筋空心短柱承载能力及工程应用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低配筋空心短柱承载能力及工程应用研究

?

?

郑建安

摘要:文章设计了含4根钢筋的低配筋空心短柱并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箍筋间距的变化对构件承载力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样在加载前期表现为弹性变形,破坏形式主要分为端部V型破坏或中心剪切破坏;(2)箍筋数量与承载力成正相关,但是当箍筋数量达到一定量时,极限承载力趋于稳定;(3)实际工程可以结合承载能力与材料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箍筋的用量。

关键词:超高性能混凝土;低配筋;空心构件;承载能力;箍筋

0引言

根據相关研究发现,混凝土等受压构件的抗压强度主要控制因素为材料本身的强度和构件形状特性。材料本身强度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就[1-2],大跨度和高层建筑促使着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快速诞生,其抗压强度在外掺剂等辅助作用下能达到200MPa以上[3-4]。由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强度高、延性高等优异的性能,使得其使用范围大幅扩展,在材料性能得到提高的同时,为了节约材料和美化外观,构件的形状也在逐步得到改进[5-6],如构件越来越轻薄或截面由实心改为空心等。

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超高性能混凝土构件最初的设计形式多为实心状,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在钢管超高混凝土实心构件中,减少钢筋和箍筋的用量,并不会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还能节约大量的成本[7-8]。桥梁等建筑中空心截面构件与钢管和FRP等材料结合使用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9-10],且加入较高含量的钢纤维后,材料的延性能得到巨大提升,此时去掉钢套、降低钢筋和箍筋用量不仅不会影响材料性能,还能提高施工的便捷性。

目前对于钢管超高混凝土空心构件,关于减少钢筋和箍筋的用量对构件性能产生的影响研究还很少见,本文设计含4根钢筋的低配筋空心短柱研究箍筋间距的变化对构件承载力等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支撑。

1试验设计

1.1试样设计

用于测量低配筋空心短柱承载力试验采用的空心短柱截面尺寸为200mm×200mm、壁厚为30mm、高度为800mm,中空段高度为600mm,两端各有100mm的含箍筋实心段。试验共设置三组试样,试样的结构参数如表1所示。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低配筋空心短柱的性能,在试验开始之前,对本次试验所用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制作3个立方体试样和6个两种尺寸的棱柱体试样分别测量材料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抗折强度,结果显示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15MPa、28MPa和43GPa。本次试样所用的材料配比如表2所示。在该配比基础上,加入体积比为2%的钢纤维,其长度为8mm,直径为0.12mm。

1.2试验方案设计

将内外模板和钢筋笼布置好以后进行试样浇筑。钢筋笼是由钢筋和箍筋通过钢丝绑扎而成,试样浇筑完成后,进行常规养护96h后脱模,继续养护至28d,在试样轴线位置上贴应变片,用于测量在轴向荷载作用下试样的变形和轴向应变。应变片位置及编号如图1所示。

将试样放置在YAW-10000F压力机上进行抗压试验。根据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设置压力机的档位为5MN,保证将试样放置在中心后进行预加载,然后进行分级加载,每级荷载大小为10%P(P为极限荷载),加载速率为180kN·min-1,每级荷载加载时间持续120s,当加载至90%P时,采用位移控制加载速率,速率设置为0.05mm·min-1,直到试样完全破坏后停止加载(见图1)。

2试验结果分析

2.1破坏过程及应变分析

A1组试样形态在加载到50%P之前基本没有变化,当加载到60%P这一过程中,试样端部出现掉渣和碎屑压缩发声的现象;继续加载至70%P过程中,试样端部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微小裂纹;当加载到90%P时,裂纹数量明显增多,且逐渐向试样中心竖向扩展;当加载至P时,试样发出爆裂声,压力机读数快速下降,试样端部出现较为明显的V型破坏,如图1所示。这个时候试样虽然明显破坏,但是仍然保持完整性,并未脱落。A2组试样的破坏形态与A1组试样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端部出现裂纹的时间相对延后,试样最终破坏时,端部的裂纹数量明显增加。

A3组试样破坏的过程与A1组和A2组试样有所区别,主要在于加载至80%P时,试样的端部和中部偏上一点的位置均出现了许多微小裂纹,当加载至P时,试样中部出现一条较为明显的倾斜裂纹。

三组试样的轴向应变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加载到达70%P之前,试样的变形主要是弹性变形,当试样破坏时,轴向应变的范围在25×10-3~30×10-3。在相同应变下,A1组试样荷载最小,A3组试样荷载最大,A2组试样居中,说明试样抵抗变形的能力为A3A2A1。A3组试样应变片S2和S4的曲线未从原点出发,表明加载开始一段时间后该位置才开始产生变形。

2.2

文档评论(0)

183****97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