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作文前指导方法浅探
?
?
众所周知,作文前须指导,指导讲究技巧。何为技巧?技巧就是开启思维智慧之门的钥匙,令学生在作文的迷宫中从容穿行,彻悟到博大的精神,感受到自然的美景,体会到人间的真情,领略到一吐为快的乐趣。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作文前指导已呈百花齐放之势。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几种基本方法:
一、作文前观察指导
小学生习作,就题材而言,无非是写景、状物、叙事、记人而已。然而这四种类型文章的形式,都离不开观察这一前提,因为对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取材料。不观察就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写什么自然就谈不上言之有物,自然思维和表达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在这种情况下,强令学生勉强应付几百字的作文,无异于鼓励学生做无米之炊,还能有什么真情实感?
学生进行观察,教师必须指导。于是,观察指导课应运而生,而且以最主要的角色出现于作文教学之中。观察指导课有两种类型:一是走出去;二是请进来。
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欣赏校园的景物、身边的建筑,观赏学校的一次表演,观察一个活动场面,访问熟悉的人,在观察实践中,指导学生用眼观察、用耳闻听、用口叙说、用脑分析、用手记录,从生活中摄取第一手材料。然后再把学生领回课堂,逐一研究,首先解决对材料的认识问题,其次解决材料的筛选问题,最后解决材料的表达问题,这就是观察指导课。
要把写作对象请进教室,指导学生运用看、听、说、思、写等观察手段,研讨实物、人物特点,或者再现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帮助学生解决目标的认识、筛选、表达问题,这也是观察指导课。
二、作文前构思指导
作为学习的序曲——预习,在各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事实证明:一篇作文的产生,关键在于构思。心中没有腹稿,下笔怎能成文?不少失败的教训已经证明,突然袭击式的作文指导,不是徒劳无益,就是事倍功半。缘由何在?就是没有给学生预习的机会,指挥他们打了无准备之仗。其实,布置作文前预习是一种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适时将作文题目以及指导日期公布于众即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即按照自己对作文要求的理解拟出提纲甚至写成草稿,在作文教学中,胸有成竹地参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讨论。教师则根据学生心理准备和写作准备的实际情形,有的放矢,针对普遍的倾向,集中纠正;个别的问题,单兵教练。这就是构思指导课。
不应忘记的是,课前要审阅每个学生的文字材料。这样做,不仅能督促学生自觉,按时完成预习任务,而且是为了掌握学生构思中遇到的难点,以确定指导的重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三、作文前“加工”指导
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教师让学生写日记(即小作文),这种有效的常规训练给学生练笔提供了“用武之地”,也使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一篇日记便是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心灵的一次表露、道德的一次长跑。学生在小小的日记本里,记载着童年的多彩梦、孩子的喜怒哀乐,闪现着窥视生活的目光、追求理想的足迹。习作时,只需指导学生依照文题要求,对自己的作品给予加工加工再加工,或修正,或组合,就行了,毋须再为寻觅题材搜肠刮肚。
四、作文前表达指导
新课程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显示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是由作文教学的特点决定的。”但就当前作文教学来看,许多老师对此未引起足够注意,他们习惯于包办代替,习惯于炮制“标准件”、搞“一统式”,因而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发挥,助长了虚假、空洞、俗套的文风,作文总出现“路上捡皮夹子,公共汽车上让位子,帮助老人推车子,刮风下雨关窗子,考场上遮卷子”这种“五子登科”的现象,总出现“老三段”式的谋篇格局。究其因,就是由于学生灵性已失,完全按老师的“标准”去套去搬。要走出这一误区的,教师必须进行作文个性表达的指导和培养。
作文其实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即:事物——认识,认识——文字表现。经过文字表现出来的事物已不是照相式的原样搬入文字中,而是作文者将自己的个性附着于具体事物加工而成的形象。比如:幼童看到猫儿圆圆的脸,眯着眼睛、抿着嘴,觉得它在那里笑。这段文字中“猫儿圆圆……嘴”是客观描述,而“觉得它在笑”便是“个性”的倾诉。因此文字表达出来的事物可以认为是个性化的事物。鉴于此,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恰如其分地展示个性的任务,责无旁贷地属于作文教学。
因此,作文教学中不要强求学生的语言符合自己的个性表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使个性化的语言传情达意。同时,个性化的语言必须根植于观察、生活中,要求作文教学培养将观察与思考、做与想相结合的习惯。作文语言没有统一的不变的尺度,只要能充分表达人情、人意、人心便是妙语,只要能体现作者个性的文章便是美文。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学生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宣泄自己个性的过程,老师只是平时注重塑造个性,适时激发学生的表达个性,就会让学生充当作文的主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