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和教化第三单元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和教化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和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法律:中华法系教化:儒家的礼教法律: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教化:宗教伦理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新课导入法治:中国古代法治有着“法自君出”的特点,突出君主的无上权威,皇帝的言行就是法律,所以,“法治”是“君权至上”、“国权至上”的法治。礼教:即礼仪教化,礼教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因其重视名份,又称名教,即以名为教,礼教思想影响中华民族两千余年。对礼教系统的破坏行为称为僭越。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按唐律,“杀人者斩”。实际判决:诏许免死配流。理由:上官兴以其首罪免父,有光孝义。——摘编自《旧唐书·王彦威传》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目录CONTENTS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壹贰叁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第一章节

放置标题文字时尽量精简明了主要内容需要进行简单的阐述演讲的时候最好对具体的标题内容进行举例说明方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意图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一)夏商周:德治与法治的渊源1.背景:①时代特征: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②思想来源:诸侯国君纷纷寻求治国新思想,儒家德治思想与法家法治思想影响最大。③历史渊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子产临终对后继者的遗言)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左传·昭公二十年》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一)夏商周:德治与法治的渊源德治思想的渊源:西周夏朝商朝西周《禹刑》《汤刑》《九刑》左传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材料二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说明当时只有习惯法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记·曲礼上》法治思想的渊源: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放置标题文字时尽量精简明了主要内容需要进行简单的阐述演讲的时候最好对具体的标题内容进行举例说明方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意图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二)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1.第一次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社会变革时期一场新旧势力的权力之争春秋时期——叔向与子产之争

放置标题文字时尽量精简明了主要内容需要进行简单的阐述演讲的时候最好对具体的标题内容进行举例说明方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意图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二)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2.第二次德治与法治之争:春秋战国——儒家与法家之争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孟子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属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韩非子·有度》实质:不同学派对治国手段之争

放置标题文字时尽量精简明了主要内容需要进行简单的阐述演讲的时候最好对具体的标题内容进行举例说明方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意图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法家思想被广泛采纳的原因?(现实需求)儒家局限: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列强兼并、战争激烈的社会变革时期,治理成本高昂。法家优势: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加强专制的愿望。战国各国普遍应用法家变革后,儒家为何仍能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儒法关系)儒家思想也有中央集权统一思想的萌芽,只不过希望这种统一由天子或仁君完成;法家思想治国太酷,容易激化社会矛盾,需要儒家思想从中调和。宗族和姻戚的情谊经过了世代愈多,便愈疏淡,君臣上下的名分,最初靠权力造成,名分背后的权力一消失,名分便成了纸老虎,必被戳穿,它的窟窿愈多,则威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