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docx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与动手操作,使学生深刻理解比例的意义。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3.能够识别并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4.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比例关系进行求解。

教学重点

☆运用实例操作揭示比例意义,掌握比例基本性质,培养比例关系的识别与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比例概念中内项与外项的关系,准确判断比例的形成条件,以及在复杂情境中运用比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比例尺模型:直观展示比例关系,用于判断和构成比例。

2.比例积拼图:通过拼图游戏,引导学生发现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性质。

3.动态比例条:通过滑块调整,直观演示比例变化及其性质。

4.比例应用卡牌:提供实际情境问题,训练学生应用比例关系解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深入探究新概念

1.生活实例引发共鸣

引入情境:教师用充满热情的声音说:“同学们,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的奥秘。比如,当我们调配饮料、制作食物,甚至分配零食时,其实都在使用比例的概念。现在,请大家想想,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用到比例的情况?”

学情预设:学生们兴奋地分享,有的说:“我妈妈做蛋糕时,按照比例调配材料和调料。”有的说:“我在操场跑步时,会按照时间与速度的比例来计算跑的距离。”

教师构建一个场景:“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每组同学需要准备一份同样大小的水果沙拉。但是,每种水果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比如苹果、香蕉和橙子的比例可以是3:2:1。”

互动环节:

分组活动: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根据给定的比例来分配水果。

制作沙拉:每组按照比例制作水果沙拉,并在完成后分享成果。

2.激发学生好奇心

师:“你们在分配水果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如果我们知道了两个水果的比例,其实可以轻松地计算出第三个水果的量。这就涉及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有趣的数学规律。”

互动环节:

实际操作:教师提供一些物品,如不同数量的球、书籍等,让学生们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物品。

比例推理:教师给出两个物品的比例,让学生推断第三个物品的数量,确保比例关系成立。

学情预设:学生们积极尝试,通过操作物品来理解比例关系。在推理过程中,他们互相讨论,教师则随时提供帮助和引导。

二、互动体验,加深知识理解

1.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描述两个比相等的数学关系。比如说,如果我们有两份相同的蛋糕,一份切成了4块,另一份切成了8块,那么每块蛋糕的大小关系就是1:2。这就是比例的一个简单例子。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板书例子:如果有两个比2:3和4:6。

师:“我们可以观察到,2乘以2等于4,3乘以2等于6,这就说明2:3和4:6是可以组成比例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我们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互动环节:

学生尝试:教师请几位学生举例说明比例的基本性质。

讨论:教师提问:“大家能找到其他符合条件的比例吗?”

学情预设:学生们积极参与,有的学生举例说:“比如6:9和2:3,因为6乘以3等于18,2乘以9也等于18,所以它们可以组成比例。”

2.探讨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了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应用它来解决问题。比如,我们有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两倍,如果宽是5米,那么长是多少米?我们可以用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

师:“请大家拿出一张纸,画出一个长方形,宽度设为5米,然后根据比例关系画出长。”

互动环节:

实际操作:学生们画出长方形,根据比例关系计算长。

讨论:教师提问:“大家是如何确定长的具体数值的?”

学情预设:学生们通过操作发现:“长是宽的两倍,所以长就是5乘以2等于10米。”

3.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比例的应用

师:“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让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假设一桶水中有30升水,另一桶水的体积是第一桶的13,请问第二桶有多少升水?”

互动讨论: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写出比例关系,并解释你们的计算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提问。

师:“好的,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答案和计算过程?”

学情预设:学生们独立思考后,一个学生回答:“第二桶水有10升,因为30乘以1

三、巩固练习,内化方法

1.探索比例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溶液配比、速度比较等。

要求学生用具体事例描述问题,并尝试运用比例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2.性质验证:独立完成练习册第8页“性质探索”第2题。

学生自行选择题目,通过计算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学生需展示计算

文档评论(0)

hous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