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课件.pptx

《沁园春·长沙》教学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沁园春·长沙》

知人论世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造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用古典诗词的形式书写着现代革命精神,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他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今天,就让我们追随伟人的足迹,走进《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

题解

词,词是诗的别体,唐代兴起,到了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题目。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沁园春(qìn)

橘子洲头(jú)百舸(gě)

鱼翔浅底(xiáng)怅寥廓(chàngliáokuò)峥嵘(zhēng

róng)挥斥方遒(qiú)

曾记否(céng)浪遏飞舟(è)

诵读课文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整体感知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点明了时间、人物、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为全诗奠定了壮阔的感情基调

——“看”······万类霜天竞自由

——“忆”······粪土当年万户侯

请同学们找出本词上下片的引领词?

上片

下片

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上片写景,描绘了湘江多彩的秋色(湘江秋景图);下片抒情,抒发了词人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他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少年才情图)。

上片借景抒情,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片则通过回忆往昔艺术性的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个问题。

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长空、浅底

崇山叠嶂,山势起伏,深而广阔

红遍、尽染、碧透

色彩绚丽

争、击、翔

强健自由、生机勃勃

阅读“看”字所领起的诗句,谈谈词人笔下的秋天具有怎样的特点?

如果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秋”,应该是哪个字?

秋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竞”字。

体现出秋天的生机勃勃和强健有力的特点

湘江秋景图

01

02

03

04

山上: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远眺)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江中: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近观)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静景

动景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近结合,动静相宜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

作用:内容上,这一问透露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上片是旧地重游,下片自然是“游”字引起,由眼前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和作者一起经历过峥嵘岁月中的“百侣”具有什么特点?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恰”、“正”,写出他们的年华之美;

“茂”、“遒”,写出他们的才情之美。

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击”与“遏”二字充满力度,这种力量不仅是身体的,还是精神上的。

诗词从自然万物引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曾记否”既是设问,又是回答。整首诗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课堂小结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文档评论(0)

菩提人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计算机操作员持证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高中教学会员。连续多年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3个。曾在《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河南教育》、《青年导报》等杂志发表论文论著二十余篇,参与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3项。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7日上传了计算机操作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