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知识视角下我国教师TPACK研究.docx

实践性知识视角下我国教师TPACK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实践性知识视角下我国教师TPACK研究

?

?

袁秀利肖凤艳

摘?要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发展教师TPACK是教师适应时代需要的应然要求。首先介绍TPACK框架及实践性知识的内涵,然后重点从实践性知识的视角分析教师TPACK属性,提出教师TPACK水平的提升策略,以期为促进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TPACK;实践性知识;信息技术;教师发展;境脉

:G652??:B

:1671-489X(2020)17-0019-03

1引言

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1]。2019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到2022年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2]。作为教师专业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体现的重要支撑,而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PACK)不仅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师适应教育教学时代需求的应然要求。

在国外,对教师知识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是对教师知识结构内涵认识并不统一,陈洪澜曾总结出具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十大知识分类方式。本研究将采用陈向明研究团队的知识二维分类方法(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从实践性知识视角研究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PACK)的内涵及其发展策略。

2教师TPACK框架及实践性知识概述

TPACK的内容结构?200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经过五年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实践探索,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Shulman)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基础上提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框架(图1),成为学界探索教师发展的重要研究基础之一。由图1可知,TPACK整体内容包括三种最基础的知识(TK、CK、PK)、三种由基础知识交叉复合生成的一级复合形态的知识(TCK、TPK、PCK)、一种由一级复合形态知识交叉复合生成的二级复合形态的知识(TPACK)以及境脈。

教师实践性知识?一般认为,1976年美国雪城大学教授托马斯·格林提出的实践主张(practicalargument)概念是实践性知识概念的起始。自此以后,研究者才逐渐重视教师实践性知识,并开展了相关研究。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3]。该定义强调了产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两个重要条件——反思和行动。正如杜威所言,获得实践性知识一是需要执行“行动”;二是需要“反思”的参与。

一定意义而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以教师自身为主体,在特定的知识情境中,以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模糊的、动态发展变化的知识,通过行动探索、反思而不断螺旋式上升生成的对教师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在一定教学系统中整合多种教学元素(显性的知识及隐性的知识),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新的知识形态。

3实践性知识视角的TPACK属性及其发展策略

知识的生成策略需要从知识的本质属性出发,以TPACK的本质属性来看,TPACK是教师实践性知识,而已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策略又为TPACK的发展带来宝贵启示。

TPACK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基于TPACK的理论框架分析其本质属性,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TPACK是情境性知识。境脉(Context)又称“环境”“情境”等,是教学所处的“场”“氛围”,是TPACK生成的情境,由众多因素的协同作用而形成,是TPACK框架中以及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最重要、最抽象、最复杂、最不明确的要素。境脉非常复杂,由多种因素构成。从教学系统设计的角度,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来分析境脉的组成成分:宏观层次指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形成的“场”,比如地平线报告就是对国际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状况的描述;中观层次指地方教育机构所处的由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等形成的“场”;微观层次指由教师、学生、教室等作用于教学的各种元素所形成的课堂教学“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关注微观层次的境脉,但事实上实施教学的情境是由三个层次的境脉共同作用而形成。Porra-Hernández从实施的行动者角度,把境脉分为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4]。学生方面的境脉要素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倾向特点等内部特征因素以及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因素;教师方面的境脉要素主要包括教育理念、学科文化水平、价值观、对技术的理解等主观因素。

境脉是动态

文档评论(0)

159****8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