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茶诗中团茶与散茶的关系初探.docx

宋朝茶诗中团茶与散茶的关系初探.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宋朝茶诗中团茶与散茶的关系初探

?

?

何柳惠

摘要:宋元是中国茶文化史的重要阶段,整体趋势由团饼趋向散茶。然而茶类生产的转变,不仅是制茶工艺和生产的改制,更是茶文化的深入渗透。宋代文人将日常茶事与审美追求、人格理想联系起来,在茶文化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建安贡茶和双井茶作为宋朝团茶和散茶的代表,截取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及南宋文人对二者的态度,管窥宋朝茶文化的流变及文人茶诗中的审美趣味与趋好的变化。

关键词:建茶;双井茶;团茶;散茶;茶文化;茶诗

北宋继承了唐代以来紧压茶为主的格局。建安贡茶是北宋地域性贡茶之一,它通过皇家的推崇,以其繁复精细的做工、名贵香料而成为“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1)的名品。双井茶因产自洪州分宁双井而得名,常以“洪井”或“双井”代称。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载:“自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其品远在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2)双井茶为北宋散茶后起之秀,被喻为“草茶第一”。

“独冠天下”的建溪贡茶与“草茶第一”的双井茶,不仅成为两宋文人墨客竞相品题的对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宋朝团茶与散茶的关系。朱自振先生认为:“宋元茶叶发展变化的另一特点,是这时的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生产散茶为主的转变”,然而散茶的发展和在生产中取得明显优势“主要还是在南宋后期和元朝以后的事情”。(3)事实上,茶类生产由团茶向散茶的转变,不仅是制茶工艺和茶类生产的改制,更是茶文化的深入渗透,而文化的渗透与审美好尚的趋变有很大的关系。从建溪贡茶与双井茶的关系变化中,可以管窥两宋茶文化的流变。

前蜀司徒毛文锡于《茶谱》中提及“洪州双井白芽,制作极精”(4),此时双井茶只得制作极精的赞誉,远称不上名茶。建茶起于五代之季,据传闽王曾创北苑茶园,南唐嗣主在建州北苑建“龙焙”,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其“至唐末然后北苑为之最”。此后精品日增,太平兴国年间,赵光义特制龙凤模;咸平中,有丁谓造“大凤团”;庆历年间,蔡襄制“小龙团”贡至御前;元丰时,贾青更精制“密云龙”团茶,比“小龙团”更胜一筹,北苑龙凤茶自此登峰造极。

双井茶以其做工精细,主要流传于文人间。司马光于皇祐三年(1051)选择双井茶为范镇解困,并表示:“欲凭洪井真茶力,试遣刀圭报谷神。(《以双井茶送范景仁》)”(5)至和元年(1054)梅尧臣《晏成续太祝遗双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诗六十篇因以为谢》曰“始于欧阳永叔席,乃识双井绝品茶”(6),梅尧臣从晏成续处得到双井茶后,用其款待与晏共同的好友刘敞。欧阳修作《双井茶》一诗,此诗前半部分从生长环境、包装、保存等方面给与双井茶极大赞誉:“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廿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7)元祐年间,黄庭坚将双井茶赠给同供职馆阁的苏轼、孔武仲等人,并以“书”“珠”“如”“湖”四字為韵赠答多首诗歌,则使双井茶吸引更多文人墨客的吟咏。山谷随茶赠苏轼诗《双井茶送子瞻》(8)中,双井茶充当了“诤友”的身份,提醒东坡宦海无常,莫忘黄州时归隐之心,以小见大,千回百转。苏轼回《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诗则谓自己有司马相如“消渴疾”之病,正以双井茶解之,且应允扁舟太湖之诺。二人经此唱和,互为知音。黄庭坚与苏轼书信便往来常附双井茶,如苏轼《与赵德麟八首(之七)》“鲁直寄书来,甚安,并得少双井”(9)。东坡遂不缺茶饮,甚至于困顿中无酒可饮,随身还有双井茶“当以酒洗泥,而久在告,酒尽,只有大小团密云五饼,双井一饼,亦为高人无泥可洗尔。(《与王定国三十五首(之十七)》)”(10)

然而,喜爱双井茶欧阳修和苏轼,在审美上其实更趋向建茶。欧阳修《双井茶》后半截笔锋一转“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可知欧阳修此诗借咏茗以讽喻“争新弃旧”的人情冷暖,他心中“有常德”的好茶仍属建溪龙凤团茶。苏轼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中更是用名臣作喻,表明对建茶与草茶的态度:“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懭。体轻虽复强浮泛,性滞偏工呕酸冷。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11)此诗以汲黯与宽饶比建茶,张禹比草茶。张禹虽然为人敦厚节俭,关心民生,然邓太后临朝时,为保禄位,有失刚直之气,以此表明草茶绝品虽然好,然终究体轻性滞,不够醇厚耿硬。建茶因繁复精细的做工,添加许多名贵香料,味道十分浓郁持久,故欧阳修谓其“不改旧时香味色”,苏轼谓其“真味永”。散茶较多保留了茶叶原本的味道,滋味较为短促,欧阳修与苏轼在审美上更加倾向于建安贡茶。

对建安贡茶与散茶的态度,欧阳修与苏轼反对层出不穷的散茶,甚至上升到君子小人之辩,认为散茶侵占

文档评论(0)

134****79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