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性视域下思政课主体间性教学模式研究.docx

实效性视域下思政课主体间性教学模式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实效性视域下思政课“主体间性”教学模式研究

?

?

冯秀芹王忠春薛峰

[摘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以“主体间性”哲学思想为理论渊源的“主体间性”教学模式的突出特征是建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主动对话和交往合作。“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各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研究学情,尊重学生诉求是前提;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体系和信仰体系是核心;充分体现师生交互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方法是主要内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的教学评价方式是保障。为确保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效性,还必须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广泛发动、激励参与的原则,尊重差异、分类引导的原则。

[关键词]主体间性;民主平等;对话合作;教学实效

[]G642.4[]A[]1005-4634(2016)04-0084-04

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思政课教育所担负的职责艰巨,实效却不尽人意。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关键在教师。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教学改革团队为切实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效性,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致力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在“主体间性”思想的启发指导下,探索出一种师生互为主体的全方位互动教学模式——“主体间性”教学模式。

1“主体间性”教育的思想渊源及内涵

“主体间性”教育研究始于21世纪初,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兴起受到了时代哲学精神——“主体间性”思想的影响。

1.1“主体间性”哲学思想的内涵

“主体间性”思想是西方哲学中关于交往理念的核心范畴,肇始于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后由康德、黑格尔直至马克思、哈贝马斯扩展到社会学领域。其中,尤以哈贝马斯所描述的“主体间性”最为典型,哈贝马斯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工具行为是主客体关系,而交往行为是“主体间性”行为。“主体间性”又称为“共主体性”、“交互主体性”、“主体际性”“主体间本位”等,是一种消解主客体对立的新主体哲学,是对“主体性”的扬弃和超越。“主体性”是一种对象化行为,是在对象化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个体特征,强调的是主体对客体的认知与占有;而“主体间性”则是一种对话交往行为,是主体与主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交互主体”为中心的集体性特征,凸出主体间的和谐一致性,主体间在平等交往、主动对话、双向互动中达成“互识”、“共识”,进而发现自我、展示自我与发展自我,获得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民主平等是主体间性的基础和前提,交往对话是主体间性的本质属性。

1.2“主体间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把“主体间性”思想引入教育领域是教育的应有之意,“主体间性”思想的引入改变了人们对教育关系的认识,师生关系由过去的主客二元论、本体论角度发展到交往对话论角度。因为本质上,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正如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所剖析的,教育活动中的师生交往并非教学的手段,亦非与教学平行的过程,而是教学存在本身。至今,尽管学界对于主体间性教育尚未有明确的界定,但综合专家学者的研究观点,主体间性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共存的主体间的存在方式;教育活动是建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彼此相互理解、相互融通、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前提下的交往式合作行为。它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双向交往对话关系。“主体间性”教育与“主体性”教育相比较,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强调教育关系的平等交往性。现实“主体性”教育着眼于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以对待“物”的方法对待人,力图通过外力“塑造”受教育者,使其“速成”为社会或者教育者所期望的健全人才。但是,“从物的逻辑无论怎样去强调人不同于物,到头来仍免不了把人理解为非人”。因为人性只有在人际关系中才能够得到陶冶和提升,教育者必须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者真正视为能动的和独立的个体,平等地进行知识“对话”和情感沟通;并赋予他们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空间。在师生之间“民主的、平等的、互动的、相互关怀的良好关系”中实现学生认知、能力、情感与道德的全面发展,生成其健全的个性主体。

2主体间性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程序。作为教学活动结构,强调的是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在“主体间性”教育思想指导下构建了“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备课、课堂教学及教学评价方式等

文档评论(0)

180****4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