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北茶马古道地域性文化生成原因探析.docx

康县北茶马古道地域性文化生成原因探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康县北茶马古道地域性文化生成原因探析

?

?

?

?

?

??

?

?

?

康县北茶马古道地域性文化生成原因探析

杨清军

(康县博物馆,甘肃康县746500)

[摘要]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特殊,是北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长期往来于北茶马古道上的驮队商贩和脚户,在贩运货物的同时,将陕西、四川、湖北等产茶地区的文化习俗传播到康县境内,并将藏、氐、羌等民族文化融合,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康县;北茶马古道;地域性文化

一、康县茶马古道概况及其主要路线

康县位于秦岭山脉以南,巴山以北,嘉陵江上游,处在陕甘川交界的“金三角”地带。地域环境相对闭塞,由于境内的石质高山森林地貌,多大山、丘陵、河谷、盆地,山大沟深,羊肠小道,蜿蜒陡峭,沟溪纵横,险潭众多。历史上是人口迁徙频繁、多民族分布的山林地区。当地居民为了满足自己生存的物质需要,商品运输只有借助绵延盘旋在山区的茶马古道。但是,康县境内的山间小道,有些地方依靠马帮驼队运输货物,牲口根本无法通过。因此,在康县境内的北茶马古道上,除了马帮驮队运输货物之外,还活动着一支人数相当庞大的运输队伍脚户(当地人俗称背脚子)。这些脚户将当地出产的药材、生漆、土布、土纸等物品输出山林的同时,又将陕西资阳、汉中一带的陕茶、四川的巴茶和湖北的湖茶等贩运到康县境内,少部分销售给当地居民,更多的疏散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康县境内的茶马古道全长300余公里,途经16个乡镇。线路主要分中线、北线、南线三条。中线自陕西略阳罝口进入康县大南峪窑坪,经七防关(今云台大三岔)、白马关(今云台)、大堡镇古洞流泓桥、长坝镇,到达望关。一路向西,过武都去往甘南、青海。自望关往西北为北线,过[来自W]平洛龙凤桥、三功桥、太石巩家山廊桥,沿西汉水向北过昌河坝进入西和,从打船坝渡口往东,过成县西狭,到达天水、西安。南线从长坝经黑马关、咀台、铜钱、阳坝与嘉陵道连接。

二、北茶马古道地域文化生成的历史原因

康县地理位置特殊,是北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据《康县志》记载,东汉建宁五年(172),武都郡太守李翕整修了甘肃省成县的西狭栈道和陕西省略阳县的郙阁栈道,同时派员督修康县云台镇大三岔(古代称七防关、散关)至大南峪乡窑坪段的毛路小道,改造为驮道,形成了康县茶马古道的雏形。唐景福元年(892),土蕃进入武都郡,唐王朝改武都郡为阶州,迁州治于兰皋(今康县大南峪乡境内)。《新唐书·隐逸列传·陆羽传》有“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的记载,说明当时开始出现与西北少数民族的茶马贸易。

北宋时期,康县是“陕青茶”和“巴茶”进入吐蕃的主要通道。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元丰五年(1082),茶场大提举陆师闵上奏朝廷:“文、阶州接连,而茶法不同。阶为禁地,有博马、卖茶场,文独为通商地。”

《武都县志》记载,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御史刘良卿言:“番地多马而无所市,吾茶有禁而不得通。其势必相求,而制之机在我。今茶司居民,窃易番马以待商贩,岁无虚日,及官易时,而马反耗矣。请敕三茶马司,止留二年之用,每年易马当发若干。正茶之外,分毫勿得夹带,令茶价踊贵。番人受制,良马将不可胜用。且多开商茶,通行内地,官榷其半以备军饷,而河(临夏)、兰(兰州)、阶(武都)、岷(临潭)诸近番地,禁卖如故。更重通番之刑为律例。”这段文字说明了明世宗嘉靖年间阶州属地康县茶马交易的真实状况。康县望关西南连接“川藏”茶马古道,经甘南到青藏高原,东接陕西,南通巴蜀,是北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通志》记载:“望贼关(今望关乡石猫梁隘口),在州(阶州)北一百七十里,道出秦州要路,为州境险隘,有兵把守。”望关东北是明朝洪武年间官方设置在平洛古镇的茶马驿站,也是汉藏茶马贸易的中心、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场所。清朝诗人李宗堂曾描写到:“山名明月(位于今天的平洛镇)几何年!云锁峰峦林万千。滚滚嘉凌潮足底,巍巍铁笼到眉端。眼观陇右十余县,势压终南万里山……”铁笼关(今太石山)位于平洛镇的东北部10公里处。《康县要览》记载:“铁笼关扼文、武、成、康交通要冲。”由此可见,官方沿康县茶马古道由陕入甘大规模运输茶叶的壮观场面,使其他地区的茶马古道黯然失色。据明何孟春《余冬序录摘抄内外篇》记载,欧阳伦从四川走私茶叶用的运输工具是马拉大车,而且一次走私就是50辆。《武阶备志》记载,水洞寺“西源出打茶沟。宋明奸商偷贩私茶之道,望贼关(今望关乡石猫梁隘口)有示禁碑”。示禁碑现存半块,刻有“察院明文”、“巡按陕西监察(御史)”、“茶马贩通番捷路”等碑文,它是康县茶马古道历史的重要佐证,是中国茶马古道上遗存的一块“活化石”。云台古镇(古代称白马关)更是北茶马古道文化发达之地,它的东面有明政府设在七防关(又称散关,今康县大山岔)的茶马巡检司。陇南市地方志办

文档评论(0)

木槿流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