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团体合作的凝聚力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
?
杨腊梅丁晓平葛宇轩
摘要:在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团体合作活动是大学生实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社会测量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①不同的团体,团体内文化建设、人际关系等会影响团体合作的凝聚力。②一个团体的凝聚力越强,对团体成员的吸引力就越强,团体成员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关键词:大学生;团体合作;凝聚力;自我效能感
学生团体合作学习是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团、工作室、兴趣小组,以及一些班级课时作业分组等,均为大学生学习工作的小组,这些都是通过成员彼此合作,共同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能够直接影响个体的思维、情感、动机与行为,影响着個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目前,自我效能感理论已得到教育界的强烈关注。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中,许多高校已经把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在教育情境中的方方面面了,认为自我效能感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社交能力、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将自我效能感作为大学生能动性作用发挥的核心要素进行培养。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其对自己成功达成某个目标的预期和信心更充足。因此,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高校内,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主要是以学生团体合作为载体进行的,而真正影响大学生效能感的是团体合作的凝聚力,并不是团体合作,凝聚力是一个团体有效合作的核心(Hackman,1990),能提升团体成员对团体的信任与忠诚,减少成员的流失或成员只在团体挂名的情况
1卡伦的凝聚力理论简述
1982年卡伦等人为凝聚力下的定义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反映一个群体团在一起,保持着整体倾向力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职责目标任务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概念中的群体是指人或动物的集合,包括家庭、朋友、伙伴、单位、集体、阶级、民族、国家等等。凝聚力外在呈现为执行群体目标任务,各个体与团队相互配合所具有的默契、信赖性、依赖性乃至服从性上。凝聚力被描述为动态的,是有两方面的的解释,一是任务凝聚力,由目标和成绩指标而产生的,是指有共同目标和任务而是团体成员团结在一起形成凝聚力;二是社交凝聚力,指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凝聚力,如友谊关系和交往情感上产生的连接与相互吸引程度,彼此之间喜欢。
2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简述
1977年,班杜拉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再后来的发展中,自我效能概念的含义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前,班杜拉是这样解释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对自己实施某个具体行为或产生一定结果所需行为的能力预期,知觉到的效能预期影响着个体的目标选择、努力程度……。80年代之后,有解释为“对影响自己的事件的自我控制能力的知觉”。20世纪90年代,班杜拉又重新定义为:“个体对其组织和实施达成特定成就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信念。”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解释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能够直接影响个体的思维、情感、动机与行为,影响着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目前,自我效能感理论已得到教育界的强烈关注。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中,许多高校已经把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在教育情境中的方方面面了,认为自我效能感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社交能力、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将自我效能感作为大学生能动性作用发挥的核心要素进行培养。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其对自己成功达成某个目标的预期和信心更充足。
3被试与研究方法
3.1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是西北民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大一、大二、大三各年级各选取20人,总共选取的被试60人,男大学生30人,各年级10人,女大学生30人,各年级10人。被试的年龄平均在20.75±2.33岁。其中独生子女18人,非独生子女42人。参加社团的有38人,参加兴趣小组的有21人,参加工作室的有8人参加学习小组的51人(有人同时参加了两种或三种团体)。其中有16人是团体合作中的核心人物或担任过团体合作的核心人物,其余44人是非核心人物。问卷发放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
3.2研究方法
3.2.1访谈法
对六十名被试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访谈中有8个题目是必须要问的,其他的问题依据来访者的不同经历做出相应的提问。首先了解他们所参加过的团体类型,明确他们的身份。让他们讲述自己在团体合作中的感受,以及自己在团体合作中的收获、进步,知识与技能的增加,还有自己在完成某些任务的是的所持有的态度和完成任务能力的评价,并且对自己未来处理事件的能力进行评价。同时评价自己所在团体的凝聚力,以1—10分为区间,让他们进行打分,得分越高,团体的凝聚力越
文档评论(0)